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節 忠犯人主之怒(1/2)

作者:李道英字數:401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6

    蘇軾在其《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稱韓愈“忠犯人主之怒”,此言不差。韓愈確為朝廷之忠臣,但其直言敢諫,也讓皇帝老子惱火,諫迎佛骨表即是突出一例。

    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曆魏晉南北朝而大盛。入唐之後,有識之士痛感於佛教對社會的危害,起而攻之。唐初即有傅奕、呂才等人上疏,猛烈抨擊佛教。唐高祖時曾對佛徒進行“沙汰”,但“沙汰”隻是精簡,而不是禁止。不久,佛教又大盛。唐太宗時玄奘取經、譯經,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武則天時,因她曾出家感應寺而後被高宗迎回宮中做了皇後,她對佛教有特殊的感情。其後,沙門偽傳《大雲經》,為武則天登上皇帝寶座大造輿論,更受武則天青睞,佛教地位遠出於道教之上。唐中宗、唐睿宗、唐肅宗、唐代宗都信佛,佛教在唐代又有很大發展:廣建寺院,僧尼數目大增,形成一個龐大的遊手好閑階層。由於皇帝信佛,佛寺經常得到大量賞賜,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享有不交租、不服役的特權,聚斂了大量財富。寺院經濟的惡性膨脹,不但兼並土地,嚴重損害廣大農民利益,而且也損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也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的說法雖不免有些誇張,但也足以說明佛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由於皇帝佞佛,世俗信佛,所以初唐之後,敢於公開反佛的人已經不多了,因為弄不好就有反皇帝的嫌疑。盡管如此,還是不斷有反佛人士冒著風險站出來,韓愈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唐時,鳳翔法門寺是一個相當著名的寺院。寺內有一個護國真身塔,塔內有釋迦文佛(釋迦牟尼)指骨一節,按曆來的說法,寺塔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泰”。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正是佛骨展出之時,唐憲宗派宦官杜英奇率領宮人三十餘名,手持香花,將佛骨從法門寺迎入皇宮中,供奉三天。由於皇帝佞佛,舉國上下,掀起一股佛教熱。韓愈向來反佛,曾主張對佛教要“人氣其人(勸僧徒還俗),火其書(燒掉佛經),廬其居(世俗之人住進寺院)”,態度甚為激烈。如今,見此情景,非常憂慮,為了皇帝,為了國家,韓愈遂向唐憲宗呈上赫赫有名的《論佛骨表》。

    此表一開頭,就舉中國古代帝王的例子說明“佛不足事”。他認為,“佛者,夷狄之一法耳。”中國古代無佛,帝王均年壽極長,在位時間極久,“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從東漢明帝起,佛教傳入中國,而漢明帝在位才十八年,此後則更是“亂亡相繼,運祚(zuò,帝位)不長”“事佛漸謹,年代尤促”。隻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一生曾三次舍身佛門,而最後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可見,曆來都是“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