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節 反對割據論“封建”(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49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20

    接著,文章又以大量的篇幅,抓住“公”與“私”這個焦點問題,以無可辯駁的事實來總結政體變化的曆史經驗。曆來讚揚封建製、反對郡縣製的人有一個重要的口實,就是把“封建製”美化成“天下為公”的製度,而攻擊“郡縣製”為“家天下”,進而把郡縣製度下所產生的一切弊端都歸之於這一製度的本身。柳宗元用具體史實論證了殷、周之不革除封建製,是出於“不得已”,而秦朝革除封建製,實行郡縣製,同樣是出於“不得已”。他尖銳地指出:“(殷周)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於己也,私其衛於子孫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製,公之大者,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畜於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分析了周、秦、漢、唐四個主要曆史朝代的情況,深刻地指出了“政”與“製”是兩個不同的範疇,各個朝代政治上的得失和製度本身的優劣並非一回事,雄辯地論證了郡縣製的巨大優越性,肯定了郡縣製取代封建製是曆史之必然,任何人也無力改變這一曆史發展的大趨勢。這就有力地捍衛了郡縣製的合理性,批駁了鼓吹封建製的種種謬論,給中唐的割據勢力和為割據勢力張目者以沉重的打擊,表現了柳宗元反對分裂割據,維護中央集權的政治態度,具有極大的進步性和現實意義。

    柳宗元的《封建論》是曆史上關於分封製和郡縣製問題長期爭論的一個理論總結。宋代蘇軾評此文說:“昔之論封建者,曹元首、陸機、柳頌,及唐太宗時魏徵、李百藥、顏師古,其後劉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聖人複起,不能易也。”(《東坡誌林》卷五《秦廢封建》)清人孫琮評此文曰:“識透古今,眼空百世。”(《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評語卷二)這是對柳宗元傑出理論貢獻的高度評價。曆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分裂割據是倒退的,沒有前途的,是違背曆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願的。柳宗元的觀點至今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我們從中也可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作為思想家的偉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