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節 反對割據論“封建”(1/2)

作者:李道英字數:349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20

    《封建論》是柳宗元最重要的一篇政論文,寫於被貶永州期間。

    何為“封建”?封建,是我國曆史上一種政治體製,即“封侯建土”的政治體製。商、周時期,實行“封國土,建諸侯”的分封製。這一製度直接導致了春秋戰國時代的分裂和動亂。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廢除了“封建”製,設立了“郡縣”製,但秦又因暴虐而迅速亡國,所以在秦亡之後,關於封建製和郡縣製孰優孰劣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中唐時期。

    在郡縣製已經牢固樹立起來之後,各代封建王朝都或多或少地保存了封建製的殘餘,漢代如此,唐代也不例外。如唐初,蕭瑀和顏師古等人就提出了分封的問題,雖遭魏徵、李百藥等人反對,但為了維護某些貴族的特權,唐太宗還是采納了這一辦法,分封了二十一位王子和十四位大臣為世襲的都督和刺史。這雖是相當淡化了的分封製,但卻為藩鎮割據留下了禍患。安史之亂本身就是藩鎮割據勢力惡性膨脹的結果,但唐玄宗仍試圖用分封諸王的辦法來挽救危局,結果引起皇室爭權的武裝衝突,險些造成朝廷內部的分裂。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亂後,姑息安、史降將,又形成了“河北三鎮”和淮西為代表的藩鎮割據局麵。他們又在大搞獨立王國,搞父子相傳的世襲製。與這種藩鎮割據政治局麵相呼應的是分封製的謬論又開始抬頭,替封建割據勢力張目。那些企圖通過分封的辦法來達到王朝長治久安的人是迂腐的,不達時變的,而那些藩鎮們則利用此理論來證明自己搞分裂割據的合理性。在這種情勢下,重新討論分封製和郡縣製的優劣,就不僅僅是個理論問題,而首先是個關係到國家統一還是分裂的重大政治問題。柳宗元雖遠離了政治中心,但出於一位傑出政治家的社會責任,他還是積極參與了這一場極具現實意義的論爭,寫下了這篇傑作。

    文章首先描述了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發展曆史,指出曆史是不斷前進和演化的。原始社會並非“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也非“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人類在維護生存的鬥爭中逐步走向文明,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天命”,也不是“聖人”,而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商、周實行“封建”製,“非聖人意也,勢也”。而同樣,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製,也是“勢也”,並非某些個人意誌的產物;秦之所以速亡,“咎在人怨,非郡邑之製失也”。即是說秦亡在於統治者失政,而非郡縣製的過失。他認為:周代“失在於製,不在於政”,而秦“失在於政,不在於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