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艱難的青少年時期(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90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26

    父親去世後,孤兒寡母,生活極為艱難。其母鄭氏時年二十九歲,立誓守節,母子相依為命。歐陽修的叔父歐陽曄當時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推官,鄭氏即攜歐陽修投奔隨州。

    其母鄭氏係江南名族,知書識禮。當時雖到隨州依歐陽曄生活,但畢竟是寄人籬下,生活拮據。無錢上學,隻好由鄭氏對歐陽修進行啟蒙教育。據吳充《歐陽公行狀》雲:“皇考(去世的父親)之捐舍(去世),公才四歲。太夫人守節自誓,而教公以讀書為文。”“公幼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字書。稍長,從閭裏借書讀,或手抄之,抄未畢而成誦。”無錢買紙筆,母親就用蘆葦畫地教他識字。十歲時,家境愈加貧寒。因無錢買書,就到別人家去借書讀,或者抄書,而聰明的歐陽修,往往是書未抄完而已經會背誦了。因此他多讀古人之文章,後學為詩賦,下筆如成年人,被時人稱為“奇童”。隨州城南有一姓李的大族,其家藏書甚豐,其子好學,歐陽修得以博覽群書。後於其家的破筐中得到殘本《韓昌黎文集》六卷,求李氏賜予帶回家讀之,愛不釋手。歐陽修雖無很好的學習條件,但由於自己的聰慧和勤奮,學問大進。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十七歲的歐陽修參加隨州的科舉考試,考試的題目是《左氏失之誣論》。文章寫得不錯,據說“人已傳誦”,但因“賦逸官韻”(用韻超出了官府規定)而被黜。天聖四年,二十歲的歐陽修由隨州推薦到禮部參加考試,天聖五年春天,應禮部試不中。天聖六年(1028),歐陽修帶著自己的文章去漢陽謁見了翰林學士胥偃。胥偃讀其文,大奇,對其深為賞識,遂留置門下。這年冬天,歐陽修隨胥偃到達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天聖七年春,歐陽修參加國子監考試,名列第一;秋天,又赴國子學解試,又名列第一。天聖八年正月,歐陽修參加禮部考試,當時是著名詞人晏殊知貢舉,歐陽修又名列第一。同年三月,歐陽修在崇政殿參加禦試,中甲科第十四名。五月,以試秘書省校書郎出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留守推官。二十四歲的歐陽修從此結束了他艱難的學習和求仕生活,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和文學生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