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節 怒斥司諫高若訥(1/2)

作者:李道英字數:420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28

    宋仁宗景祐初年,在相位已久的呂夷簡不思政事,故多有積弊,與有誌於改革的士大夫屢有衝突。景祐三年(1036),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的範仲淹因官吏進用多出呂夷簡私門,遂上《百官圖》,指出某些官員與呂夷簡的裙帶關係,並指出朝廷近臣的進退不應全出自宰相。這就觸怒了呂夷簡。不久,範仲淹又因論建都之事與呂夷簡發生矛盾,呂夷簡說範仲淹“迂闊,務名無實”;範仲淹則向朝廷進獻了《帝王好尚》《選賢任能》《近名》《推諉》四論,譏切時政,並點名指責呂夷簡敗壞宋朝家法。呂夷簡惱羞成怒,不但攻擊範仲淹“越職言事,離間君臣,引用朋黨”,而且以辭職要挾朝廷。軟弱的宋仁宗隻得將範仲淹貶為饒州知州。

    範仲淹無罪被貶,在朝廷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不少朝臣為範仲淹鳴不平,紛紛論救。左司諫高若訥與範仲淹、歐陽修等素有來往,然而作為諫官,高若訥在這關鍵時刻作了風派人物。他不但不出來主持正義,替範仲淹說話,反而到處散布流言,並在餘靖家當眾詆毀範仲淹。時任館閣校勘的歐陽修聽到高若訥的言論後十分不滿,出於義憤,寫下了名震當時、流傳百代的名作《與高司諫書》。

    範仲淹力主革新,反對積弊。他的無辜被貶,事關政治得失,國家盛衰和人民利害。如何對待範仲淹被貶,就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也關乎一個人的道德、節操。大義所在,不能曖昧。歐陽修不但積極支持範仲淹的政治改革,而且十分敬重範仲淹的人品,因此,他在此文中大膽而熱情地讚揚了範仲淹的賢達,直言不諱地替範仲淹鳴不平:“希文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就是說,範仲淹是一位道德、學問、才幹、政績、聲譽都很好,天下人所共知的賢者,呂夷簡利用職權誣蔑和貶黜範仲淹,就是一場小人整君子,保守派整革新派的政治鬥爭,而不是個人恩怨。

    麵對這場鬥爭,執掌規諫諷喻之權的諫官高若訥本該仗義執言,替範仲淹辯不白之冤,而高若訥卻反其道而行之。對此,歐陽修不留情麵地予以揭露:“足下既不能為辨其非辜,又畏有識者責己,遂隨而詆之,以為當黜,是可怪也。”“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懼饑寒而顧利祿,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禍,此乃庸人之常情,不過作一不才諫官爾;雖朝廷君子,亦將閔足下之不能,而不責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便毀其賢以為當黜,庶乎飾己不言之過。夫力所不敢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高若訥在朋友落難之際,不施援手,當諫不諫,已是嚴重失職,大節已虧,但他又不甘心落下“惜官位”“顧利祿”不敢忤權貴的名聲,不甘心當“庸人”,做一名“不才諫官”,而是“昂然自得,了無愧畏”,對範仲淹落井下石,“詆誚希文為人”,“深非希文所為”,這實際上是附和了保守派的言論,做了呂夷簡等人的幫凶,還文過飾非,這就不隻是失職,而是缺德了。所以歐陽修稱之為“君子之賊”,罵他失去了做人的起碼道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