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節 力主改革吏治

作者:李道英字數:237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31
歐陽修步入仕途,正是北宋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政治弊端愈益嚴重,社會危機令人不安。作為一位有膽識的政治家,歐陽修大聲疾呼改革現實,尤其是在其知諫院時期,對一係列重大政治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北宋從開國起,統治者鼓吹享樂,對外屈辱投降,以大量財物納貢以換取外敵不來侵擾;對內則實行高壓政策,以防範人民造反。統治者就是在這麽一種苟安環境中過著高官厚祿的享樂生活,人人隻顧眼前,毫無深謀遠慮,不思改革,不思進取。歐陽修對這種因循苟且的風氣深惡痛絕。他在《論京西賊事劄子》中說:“患到目前,方始倉忙而失措;事才過後,已卻弛慢而因循。”在《論李昭亮不可將兵劄子》中也說:“臣竊見朝廷作事,常患因循。應急則草草且行,才過便不複留意。”他在《論按察官吏第二狀》中尖銳指出:朝臣上下,“患在但著空文,不責實效。”歐陽修認為要改變這種因循苟且的社會積弊,最重要的是改革吏治。 宋代機構臃腫,設官太濫,人浮於事:官吏俸祿優厚,文恬武嬉,辦事互相推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效率極低。官員們多是不作為,少數是胡作非為。歐陽修在《論乞止絕河北伐民桑柘劄子》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天下公私匱乏者,殆非夷狄為患,全由官吏壞之。”即是說,官吏們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大於夷狄之患。他認為“州縣之吏不得其人”的狀況必須改變。據此,他提出了“擇吏為先”的主張。在《論按察官吏第二狀》他明確指出:“臣伏見天下官吏員數極多,朝廷無由遍知其賢愚善惡,以致使年老病患者,或懦弱不才者,或貪殘害物者,此等之人,布在州縣,並無黜陟。因循積弊,冗濫者多,使天下州縣不治者十有八九。今兵戎未息,賦役方繁,百姓嗷嗷,瘡痍未複,救其疾苦,擇吏為先。”建議朝廷立按察之法。他不但力主對官吏進行嚴格考察,而且竭力主張對不稱職官吏進行淘汰。他在《再論按察官吏狀》中說:“方今天下凋殘,公私用急,全由官吏冗濫者多,乞朝廷選差按察使,糾舉年老、病患、髒汙、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力主對這四種官吏加以清除。他還特別指出:“不材之人,為害深於髒吏。”即是說,對那些庸碌不材的官吏,尤應決心清除,因為這種人最善於因循苟且,也最容易包庇和縱容壞人做惡。基於上述觀點,他主張改革科舉辦法。宋代科舉考試,是先考詩賦,後考策論。歐陽修建議改為先考策論,後考詩賦,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讓那些“童子新學全不曉事之人”“幸而中選”。 改革吏治是宋王朝的當務之急,也是慶曆新政的核心主張。歐陽修關於改革吏治的見解和主張,抓住了宋王朝之所以積貧積弱的要害,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治卓見,即使在我們的今天,也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由於積習太重,因循苟且勢力太大,所以歐陽修這些主張並未得到最高統治者的充分重視,因此也就未能真正實行。不僅如此,而且他也因此遭到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忌恨,他後來屢次遭誣被貶,與他主張改革吏治而樹敵過多也不無關係。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