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節 義正詞嚴論朋黨

作者:李道英字數:2714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30
自仁宗景祐三年(1036)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以言事被貶官後,朋黨之說一直喧囂不息,使得不少有誌於改革之士不得進用。而麵對國家積貧積弱的現實,宋仁宗開始廣開言路和才路,銳意改革。慶曆三年(1043)三月,歐陽修由滑州召還京城,受命為太常丞知諫院,又罷黜宰相呂夷簡等人,範仲淹、富弼、韓琦等相繼入京,範仲淹任參知政事,富弼、韓琦任樞密副使,開始推行“慶曆新政”,以“明黜陟(zhì)”“精貢舉”“均公田”“厚桑農”“修武備”“減徭役”“覃(tán,深)恩信”“重命令”等十條為主要內容。仁宗也親降手詔,勸農桑,興學校,多有改革。這就觸犯了保守派官僚們的利益。“小人不悅,一時知名士,見謂為黨人矣。”(吳充《歐陽修行狀》)據《宋史紀事本末·慶曆黨議》載,慶曆四年夏,仁宗曾與執政者論及朋黨之事,範仲淹對曰:“自古以來,邪正在期,各為一黨,在主上鑒辨之耳。誠使君子相朋為善,其於國家何害?不可禁也。”但社會上,保守派仍到處散布流言,攻擊範仲淹等人私立朋黨,妄圖離間仁宗與革新派之關係。歐陽修一向與範仲淹關係密切,論事又直言不諱,因此,他和當時的宰相杜衍等都被看作是範仲淹的“黨人”。在此情況下,歐陽修便寫下了《朋黨論》一文。可見,朋黨之說,已成為當時革新派與保守派政治鬥爭中的一個焦點。歐陽修寫此文,目的就是駁斥政敵的攻擊,諷諫宋仁宗。 朋黨,即黨與,即為私利而糾結在一起、排斥異己的宗派集團,這裏即泛指政治集團。歐陽修的《朋黨論》開門見山即寫到:“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接著便展開對君子、小人之朋的議論:“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何故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其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信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相得益彰);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接著,文章又列舉曆史事實,說明曆代帝王,凡重用君子之朋者,則興;凡重用小人之朋者,則亡。最後又告誡說:“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也。”諷勸仁宗借鑒曆史的經驗教訓。 此文既沒有從辯解的角度將其寫成一篇辯誣的文字,也沒有寫成一篇單純的駁論文章,而是從承認朋黨,區別朋黨,讚揚君子之黨的角度立論。朋黨是客觀存在,但能否區分君子、小人之朋,能否真正進用君子之朋,斥退小人之朋,全在於皇帝的決斷。所以歐陽修此文,實際上是在給宋仁宗上政治課,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來教訓皇帝。歐陽修在文中陳述道理,列舉史實,針砭時弊,直言極諫,無所顧忌。這樣的憤激之文,既是對皇帝的勸諫,更是對製造朋黨謬論的保守派的沉痛一擊。在“朋黨”之論甚囂塵上之際,歐陽修義正詞嚴地縱論朋黨,既表現了他的膽氣,也表現了他文章之成熟。 這篇“破千古人君之疑”(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歐陽文忠公文鈔》)的文章,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也引起保守派的極端仇視,歐陽修也就成為政治鬥爭中的“出頭鳥”。他此後備受保守派的攻擊和誣陷,與他寫此文大有關係。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