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節 名動京師

作者:李道英字數:218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50
蘇洵接受了益州知州張方平的規勸,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三月在成都與張方平辭別,率二子前往京師。父子三人北經閬(làng)中、褒斜,到達長安;後又東出關中,經河南的澠池,於五月到達汴京。但天公不作美,時因京城連日大雨成災,所以未能立即見到歐陽修、韓琦等人。 由於前此張方平和雷簡夫等先後致信歐陽修和韓琦,竭力舉薦,已為蘇洵在京師的活動做了相當充分的鋪墊,所以蘇洵在京自有一些方便之處。蘇洵到京後雖未能立即見到他最渴望見到的歐陽修,但他並未氣餒,更未閑著,而是展開了相當頻繁的社交活動。先後寫了《上歐陽內翰第一書》、第二書,《上韓(琦)樞密書》《上富(弼)丞相書》,以及《上文(彥博)丞相書》《上田(況)樞密書》等,與京師的主要當權者進行了廣泛的聯係,以擴大影響,求知於人。他還將自己的文章轉送給歐陽修。歐陽修認為他的《六經論》是“荀卿之文也”,對歐陽修認為它的文章有《荀子》之風,蘇洵確感受寵若驚。 蘇洵於此年秋後終於見到了他所崇拜的偶像人物歐陽修。歐陽修見到蘇洵,與之交談,大為驚歎,覺得自己從未見過這麽傑出的人物。他對蘇洵說:“吾閱(見過的)文人多矣,獨喜尹師魯、石守道(石介),然意猶所未足。今見子之文,吾意足矣。”(邵博《聞見後錄》)歐陽修的盛讚,使蘇洵對自己的文章更加自信。歐陽修不僅熱情接待了蘇洵,將他的《權書》《衡論》《機策》二十篇文章上呈朝廷,而且還向仁宗上了《薦布衣蘇洵狀》,極力稱讚他“履行淳固,性識明達”,“文行久為鄉閭所稱,而守道安貧,不營仕進”,稱其文章“不為空言而期於有用”“辭辯閎(hóng)偉,博於古而宜於今”。蘇洵名氣始大,“一時後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並序》)。時已任宰相的韓琦也接待了蘇洵,並和他議論天下大事,韓琦認為他對時局頗有見識,“賈誼不能過也”。由於得到韓琦、歐陽修在政見和文章兩方麵的稱頌,蘇洵更是名聲大噪。 嘉祐二年,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激賞蘇軾、蘇轍的文章,二人同時金榜題名。這一下,整個京城大為轟動,影響波及全國。“於是,三人之文章,盛傳於世。得而讀之者皆為之驚,或歎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師至於海隅障徼(jiào,邊塞),學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書。”(曾鞏《蘇明允哀詞》) 蘇洵在京師名聲大振,甚至頗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勢頭,但求官一事仍無實質性的進展。此時,益州知州張方平入京,蘇洵又寫《上張侍郎第二書》求其引薦。正在此時,傳來噩耗,其妻程夫人因病去世。蘇洵遂於五月間倉促攜其二子離京返回眉山,安葬程夫人並處理後事,從而結束了這一次京師之行。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