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節 婉拒舍人院考試

作者:李道英字數:243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50
蘇洵名滿京師,但仕途之事並無多大進展,又趕上程夫人去世,匆匆離開京城,回到眉山。 嘉祐三年(1058)十月,蘇洵收到雷簡夫從京城的來信,報告他一個特大喜訊:聽說將召他參加舍人院的考試。這舍人院考試並非常規的科舉考試,而是朝廷為特定人物舉辦的一種考試,既是“特定”,不言而喻就有走過場的成分。蘇洵文章寫得好,名氣也大,又有歐陽修、韓琦、富弼,以及雷簡夫等多位重量級人物的大力舉薦,所以宋仁宗即想通過這一辦法,授予蘇洵一官半職,以塞眾口。仁宗召他到舍人院紫薇閣應策論試,雖然離歐陽修上書薦蘇洵已過七百餘日,但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多少人求之不得,但蘇洵卻拒絕參加這次“特考”。十一月五日,召命正式下達,蘇洵考慮了半個月,十二月一日,寫《上皇帝書》,書中雲:“臣本田野匹夫,姓名不登於州閭。今一旦卒然被召,實不知其所以自通於朝廷……以陛下躬至聖之資,又有群公卿之賢,與天下士大夫之眾,如臣等輩,固宜不少,有臣無臣,不加損益。”即是說,我是個村野匹夫,不怎麽樣,如今朝廷人才濟濟,像我這樣的人全國也多啦。朝廷有我沒有都無關緊要。這既是客氣話,也可以說是牢騷話。接著點出了主題:“臣不幸有負薪之疾(古代士大夫稱病的一種說法),不能奔走道路,以副陛下搜揚之心。”即是說,我不幸有病,無法應召。這毫無疑問是個托詞。然而這封洋洋數千言的上書的核心內容,是他對朝廷“近而易行,淺而易見”的十條政見。其中心是對朝廷選拔、任用、考核官員的辦法,即對宋朝的吏製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和卓越的見解。上書的最後說:“曩(náng,從前)臣所著二十篇,略言當世之要。陛下雖以此召臣,然臣觀朝廷之意,特以其文采詞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用也。”即是說,朝廷所看上我的,不過是文辭之士,而不是看重我的政治見解。言下之意即是:既然如此,不去也罷。在其同時寫給雷太簡的信中,更明白地說:“承命自笑,恐不足以當,遂以疾辭,不果行。”“仆已老矣,固非求仕者,亦非固求不仕者……其文章議論,亦可以自足於一世。何苦乃以衰病之身,委曲以就有司之權衡,以自取輕笑哉?然此可為太簡道,不可與流俗人言也。” 實際上,這兩封信道出了蘇洵婉拒舍人院考試的最重要的兩條理由:一是對朝廷用人製度不滿,朝廷看重自己的隻是文章寫得好,而不是自己的政見和治世之才;也對朝廷多年冷落自己表示不滿;二是蘇洵自己的心理障礙,即他的“恐考症”。自己此時已年逾五旬,再去參加什麽考試,聽主考官們的評頭論足,由他們來決定自己的命運,深感很不是滋味。況且,自己曾是屢試不第,在兩個兒子考中進士時,蘇洵曾感慨歎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把科考看得比登天還難的蘇洵,現在自己再去考試,考中了,還有一說;若再考不中,麵子上實在過不去,徒遭天下人恥笑。有鑒於此,蘇洵斷然拒絕應試。 嘉祐四年六月,召命又下。蘇洵又以病辭。同時寫信告訴歐陽修:他接受梅堯臣的勸告,將再次攜二子入京。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