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儒學世家的才子

作者:李道英字數:270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54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人稱南豐先生。曾氏世代為儒,亦世代為官。曾鞏少警敏,十二歲能文,二十歲之後,其文受到歐陽修的賞識。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曾鞏中進士,曆任太平州(今安徽省當塗縣)司法參軍,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後又知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一帶)、襄州(今湖北省襄陽一帶)、洪州(今安徽省亳縣)等。元豐三年(1080)曾鞏受到神宗召見,次年,為史館修撰,“典五朝史事”。元豐五年(1082),擢拜中書舍人,次年病故,享年六十五歲。卒賜“文定”,後世亦稱曾文定公。 曾鞏一生,政治上無突出見解。其任地方官十餘年,史稱有政績。 在文學方麵,曾鞏主張先道而後文,不大講求文采,然其文章淳樸自然,從容周詳而條理分明。《宋史·曾鞏傳》說:“曾鞏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紆徐簡奧,是其“古文”的主要特色。其散文曾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深受南宋朱熹的推崇,成為後世“正統派”古文家的模擬對象之一。 有《元豐類稿》傳世。 曾鞏在《上歐陽修學士第一書》中稱自己“家世為儒”。他的曾祖父曾仁旺,贈尚書水部員外郎;祖父曾致堯,曾任尚書戶部郎中,直史館,贈右諫議大夫;父親曾易占,為太常博士,贈光祿卿。看來他的家庭和杜甫、韓愈略同,世代奉儒守官。這樣的家庭,帶給他的無疑是良好的教育和儒學的影響。 曾鞏自幼“警敏”,“不類童子,讀書數百千言,一覽輒誦”(《行狀》)。《宋史·本傳》也說他“讀書數百言,脫口成誦”,看來確實不同於一般孩子,是一位過目不忘的神童。“年十有二,日試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也。未冠(不到二十歲),名聞四方。”(《行狀》)林希為其所撰《墓誌》亦稱:“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日草數千言。”說他十二歲就能援筆成文,並且“辭甚偉”,“日草數千言”,看來有誇大之嫌,倒是他自己說的比較客觀:“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於是銳意欲與之並(決心想與之並駕齊驅)。”(《學舍記》)按他自己的說法,他小時候跟先生讀書,也和一般孩子一樣,喜歡與家人童子嬉戲玩耍,不甚好讀書,到了十六七歲,始知愛好六經及古人文章的“過人者”,並立誌努力學習。 不管是曾鞏十二歲就文辭甚偉,還是十六七歲立誌要為追六經及古人文章之過人者,都說明一個事實:曾鞏少年時期已開始寫作,並對文章的好壞有相當高的見識。他起碼從十六七歲開始,寫作已有了明確的榜樣,並立下了宏偉誌向。此後他的文章就有了長足的進步。“始冠(二十歲)遊太學,歐陽公一見其文而奇之。”(《墓誌》)曾鞏二十歲以後遊京師,已經文名滿天下的歐陽修在京任館閣校勘,修《崇文總目》。曾鞏曾給歐陽修寫信,並“獻雜文時務策兩編”(《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一麵稱讚歐陽修的道德文章,一麵向歐陽修表白自己的誌節。歐陽修“見其文奇之”應在此時。 二十歲左右的曾鞏,其文章能得到歐陽修的賞識,已屬不易;歐公又“奇之”,並接見了他,還寫文章送他,更是不同尋常的禮遇,若非有過人之處,歐公不會如此高看他。可見,曾鞏不愧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才子。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