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節 初得神宗信任

作者:李道英字數:186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02
經曆了英宗朝的鬱悶期,王安石深深意識到:沒有重臣的推波助瀾,僅憑自己個人力量,改革是無從談起的。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他開始有意識交結當時的名臣,如宰相韓絳、韓絳之弟韓維,以及呂公著等人。此三人則到處稱揚王安石。如神宗為太子時,韓維為其記室,每次講說得到神宗稱讚時就說:“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因此,王安石“名始盛”,神宗也由此而很想見王安石。朝中不少士大夫也開始把治國希望寄托在王安石身上。 治平四年(1067),英宗去世,神宗即位,立即任命王安石知江寧府。幾個月後,召入為翰林學士。熙寧元年(1068),以翰林學士入對,神宗問他:“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王安石下殿後,殫精竭慮,寫下了一篇析理甚密的奏劄——《本朝百年無事劄子》。此劄子在簡略列舉北宋有國百年間何以無事的原因之後,便尖銳地指出在“百年無事”表象掩蓋下的嚴酷現實,即指陳國家累世因循苟且之失:“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又不過有司之細故,未嚐如古大有為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天下也……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以科名資曆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式之方;監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交私望養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農民壞於徭役,而未嚐特見救恤……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嚐申敕訓練……其於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這篇奏折尖銳地揭露了宋王朝、特別是仁宗統治時期的種種弊端,道破了宋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教等方麵潛藏的種種矛盾,描繪出了危機四伏的社會現狀,實際上是有力地論證了社會改革勢在必行,並以“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來敦促神宗下定改革的決心。此文以其尖銳性和強大的鼓動性,甚合神宗之意,自然也使神宗為之振奮。 《本朝百年無事劄子》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一脈相承,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先聲和重要的理論依據。神宗也因此視他為不可多得的有用之才。變革現實的共同願望把他們君臣二人緊緊捆綁在一起。王安石由此被留在朝廷。熙寧二年,即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了各個領域中的全麵改革。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