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節 用人之失(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43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04

    王安石是一位極其傑出的政治家,對政治鬥爭和用人之道多有清醒的認識。如他在熙寧五年給神宗的《上五事劄子》中就說:“和戎之策已效矣……青苗之令已行矣。惟免役也,保甲也,市易也,此三者有大利害焉。得其人而行之,則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則為大害。”看來,他對新法某些條款推行的效果是有清醒估計的,特別是在用人方麵,他認識到了免役、保甲、市易這三項政策事關重大,而其成敗之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得其人”。但是認識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在王安石的改革如日中天之時,大概也有點忘乎所以。凡附己者,一律提拔;凡逆己者,一概斥黜,這使得陰巧如呂惠卿之流得以扶搖直上。當局者迷。王安石沉迷於一片勝利、歡呼之中,忘記了他所謂的“得其人而行之,則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則為大害。”王安石還寫過一篇《知人》的小文,文章很短,其中心論點是“貪人廉,淫人潔,佞人直”,並舉王莽、晉王廣和鄭注為例以證之。文章句句警峭,發人深思。但反觀王安石一生,他似乎並未真的弄明白自己所講的道理。他在變法過程中始終信任奸佞小人呂惠卿、曾布之流,以致養癰遺患,使自己處於極為狼狽的境地,可見他並非一位“知人則哲”的聰明人。曆史證明: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遭到失敗,“非其人而行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用人失誤,導致政治改革崩盤,這個教訓是極其沉痛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