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節 精深簡淡“半山體”(1/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4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10

    王安石的詩歌不僅數量多,有一千五百餘首,而且自成一家,頗有特色。

    王安石的詩歌,從其二次罷相退居江寧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詩歌多屬政治詩,於唐,他倡導並認真學習杜甫;於宋則有意追隨梅堯臣、歐陽修。他的《感事》《河北民》《收鹽》《兼並》《省兵》等,密切聯係社會現實,抒寫自己濟世匡俗的抱負;其《入塞》《送趙學士陝西提刑》《西師》《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等,抒寫其愛國情感;其《眾人》《賜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等,表示了對推行新法的堅定意誌;其《商鞅》《韓信》《賈生》等詠史懷古之作,也多為有感而發,寓意深刻。這些作品雖有議論過多,形象不夠豐滿,語言也較為生硬等不足,但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剛朗勁健的風格,也足以使其詩獨樹一幟。

    退居江寧至去世的十年間,由於政治生涯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其詩歌的內容和風格也都與前期明顯有別。王安石退居江寧之後,擺脫了繁忙的政務,愉悅於佳山麗水之間,不僅詩歌的數量大增,而且在藝術上也因潛心經營而大有進益。陳師道《後山詩話》所謂“荊公之詩,暮年方妙”,指的正是他歸隱後的精絕之作。

    王安石歸隱江寧後,思想上十分矛盾。一方麵,他繼續關心新法,寫了一些歌頌新法成效的詩作,如《歌元豐五首》《元豐行示德逢》《後元豐行》等;也寫了一些曲折言誌之作,如《北陂杏花》中之“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等。另一方麵,由於神宗對推行新法愈來愈動搖,新法隨時都有擱淺的可能,這又使他十分苦悶、憂慮。為了排解精神上的苦悶,他不得不借助於佛理和遊山玩水。

    王安石晚年好佛,寫過不少於佛門佛理有關的詩作,如《示寶覺三首》《示無著上人》《寓言三首》《擬寒山拾得二十首》等,都表明他遠離世情的思想。而這一時期寫得最多,也最為精彩的則是他的寫景之作。由於他經常騎驢出遊,寄情山水,陶冶性情,所以有大量山水田園詩產生。由於他生活和心境相對寧靜,所以也有時間和精力對自己的詩歌在藝術上加以雕琢,走上杜甫“老去漸於詩律細”的路子,在格律、對仗、用典等方麵都精益求精。如其《鍾山即事》:“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簷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又如其《江上》:“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更低回。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再如其《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再如其《北山》:“北山輸綠漲橫波,直塹回塘灩灩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這些小詩無不表現出這位政治改革家晚年閑適的生活,寧靜的心境,同時也清楚地表現出其詩風從剛朗勁健向精深簡淡的轉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