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節 精深簡淡“半山體”(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4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10

    相傳有一次黃庭堅到金陵拜見王安石,問道:“丞相近來有何佳作?”王安石指著牆上的詩答道:“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推門,撞開門)送青來。”(此詩為《書湖陰先生壁》)黃庭堅對此讚不絕口。王安石晚年詩作既長於取境,又精於錘煉,漸多深婉不迫之趣。葉夢得評其詩曰:“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石林詩話》卷上)黃庭堅也說:“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五引)王安石這種以七絕為主的小詩,精美絕倫,風格獨特,嚴羽在論宋詩流變時,專門列出了“王荊公體”,後人亦稱“半山體”。明人胡應麟說:“介甫五七言絕,當代共推。”(《詩藪·外編》)清人陳衍說:“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石遺室詩話》卷八)

    王安石詩風的轉變,他自己在藝術上是做了極大努力的。他在評張籍詩時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這其中也包含著他自己對創作甘苦的體會。王安石的“半山體”在當時獨樹一幟,對後世頗有影響,如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黃庭堅,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裏都得益於王詩。楊萬裏曾作詩曰:“船中活計隻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讀詩》)“半山體”為宋詩的發展另開一條新路,至今仍廣為流傳,為人們所喜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