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節 銅琶鐵板唱大江(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9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22

    對於蘇軾這種“東土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才能演唱的詞,持傳統觀念的人多取批評態度:如陳師道說:“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後山詩話》)李清照稱蘇軾詞“皆句讀不葺(qì,修理,修飾)之詩耳。”(《詞論》)。而從南宋初開始,人們對此多持讚賞態度,如胡寅《題酒邊詞》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王灼《碧雞漫誌》稱蘇詞“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蘇軾的門生晁補之概括其特征是“橫放傑出,自是曲中縛不住者”(《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詞評》)。陸遊認為蘇軾的詞“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聲律”。

    以詩為詞,正是蘇軾有意對詩詞界限的突破。他真正溝通了詩和詞,不隻為應歌而填詞,而是為文學創作而填詞。這些詞視野寬,領域廣,格調高,束縛少,為詞的發展另辟一途。蘇軾無疑是豪放詞風的真正開創者。經南宋初愛國詞人嶽飛、胡銓(quán)、張元幹、張孝祥等人的繼承和發展,到南宋中期的辛棄疾、陳亮,已成蔚為大觀,形成聲勢浩大的蘇辛豪放派。從此,豪放派在詞壇上取得了與傳統婉約派分庭抗禮的地位。蘇軾為詞體的解放和發展作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