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六節 茲遊奇絕冠平生(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13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27

    當元符三年(1100)六月蘇軾遇赦北歸時,真可謂百感交集。他即將離開海南時,寫下《澄邁驛通潮閣二首》,其一雲:“倦容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沒有感恩的言語,沒有激動的眼淚,也沒有歸心似箭的期盼,唯有看到的白鷺秋浦,青林晚潮。在其渡海之際,又寫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詩:“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為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苦雨終風停止了,天容海色恢複了澄清的本來麵貌。該北歸了,九死一生的海南流放生活結束了。詩人把這不堪回首的生活經曆比作人生最為奇絕的遊曆,這是何等曠達的襟懷?又是何等難以言狀的牢騷!

    北歸了,但何處是自己的歸宿?年近古稀的蘇軾的確無處可歸。幾經周折,才算在常州找到了落腳之地。但第二年,他即與世長辭。臨終前,他極富深意地自題畫像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首頗富自嘲意味的詩,形象而生動地道出了他一生屢遭打擊,到處貶逐,而能四海為家,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也寫出了自己身心交瘁的淒涼晚景。

    蘇軾沒有成為宋仁宗所期望於他的北宋宰相,但一生的逆境磨難卻玉成了他在文學藝術領域的蓋世功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