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 重新評價蘇聯70年的發展道路(1/5)

作者:王國傑字數:18384更新時間:2019-09-21 15:27:15

    有人說經濟是曆史的骨骼,政治是曆史的血肉,文學藝術是曆史的靈魂。馬克思早就講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要了解一個國家,就應該了解其經濟發展的曆史及綜合國力。離開對經濟史的分析就無法深刻地認識其經濟發展軌跡與潛力,也無法搞清楚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與影響。在蘇聯解體之後,許多人對蘇聯70 年(1917—1987)發展開始持懷疑態度:有人試圖全盤否定蘇聯70 年經濟發展的成就與進步,對它的發展潛力估計過低;有人又想完全肯定斯大林模式與體製,對它的成就估計過高。實際上,在這 70 年中,蘇聯經濟發展也如俄羅斯人的性格一樣,特具極性化:它的經濟發展速度快,其增長速度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少見,它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它的經濟體製弊病嚴重,嚴重的經濟問題又成為導致聯盟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先讓我們認識一下蘇聯在這 70 年中經濟發展曆程。在 20世紀2 0—50 年代,蘇聯經濟處於高潮,其發展速度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處於優勢。在 19 28—1 937 年間,蘇聯以年均16%的速度發展著,出現了讓世界震驚的工業化奇跡,在短短的10 年中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 年的發展路程,為國家建立起了強大的重工業基礎,為戰勝法西斯準備了雄厚的物質條件,使蘇聯從原先落後的以自然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化國家。與之相比,1929—1933 年西方國家卻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工業生產整體下降 44%。到二戰後,蘇聯迅速恢複了戰爭創傷,5 0 年代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於西方發達國家。1 96 4—19 74 年間蘇聯國民產值僅次於美國,領先於日本、德國,對西方世界構成了挑戰,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但從70 年代中期以後,蘇聯經濟發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到“十五”計劃(1975—1980)經濟發展重要指標下降趨勢最為突出;在這五年中國家資金投入增長了 39%,而國民收入隻增長了23%,產出低於投入。到1985 年之後,蘇聯經濟實際上已處於危機的邊緣,其國民總收入不僅低於美國,也低於日本。極權計劃體製弊病越來越嚴重,國力明顯下降。1 987 年,時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的普裏馬科夫(後任俄外長)在北京講,當時蘇聯國民產值僅相當於美國的 50%。另一個蘇聯著名經濟學家博洛京講,1 987 年蘇國民產值僅是美國的38%。他的計算不是按匯率折成美元,而是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故比較接近蘇聯當時國家實力的實際情況。

    到了1990 年,蘇聯經濟出現了戰後第一次負增長,1991 年其經濟大幅度下降(國民收入約下降15%),蘇聯經濟已陷入嚴重困境,導致社會危機,蘇聯甚至到了沒有西方支持就無法度日的程度。1 99 1 年6 月,蘇政府正式向西方七國集團提出了謀求經援的書麵申請,戈爾巴喬夫已低聲下氣地向西方乞求援助。這時蘇聯已無大國地位可言了。1991 年10 月12 日,戈爾巴喬夫在蘇聯中央電視台節目中公開講:“在目前形勢下,我們不得不依靠西方夥伴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就過不下去了。”經濟搞成這個樣子,連蘇聯人自己都無法理解。與之相反,進入80 年代之後,西方國家依靠高科技產品,迅速擺脫了經濟蕭條的被動局麵,各國經濟獲得了較長時間的穩定增長。因此,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時代裏,在高科技時代,在兩種社會製度的競賽中,蘇聯以失敗告終,他們幾度喪失了發展經濟的大好時機,喪失了以改革求發展的良好機遇,繼而使社會主義及共產黨的領導在蘇聯失去了吸引力,導致了一係列嚴重後果,並且波及世界其他地區。當然,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不能絕對地肯定或否定蘇聯70 年發展道路。盡管各國經濟專家對蘇聯經濟發展評價不一,但大家都承認其70 年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承認蘇聯在經濟上達到了俄羅斯上千年從未達到過的高度,都承認它作為全球性經濟大國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與地位。

    在這裏我們首先強調要曆史地看問題。我們應看到俄羅斯帝國給蘇聯留下的底子太薄,蘇聯接受的攤子基礎太差。19 17年之前的俄國經濟有所發展,並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但其工業水平不高。雖然俄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工業強國,然而,按人口計算它遠落後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當時法國人口僅是俄國的1/2,其工業生產總值卻是俄國的2暢5 倍,美國工業是俄國的1 4 倍,按人均算是其22 倍。而且,這些數字隻反映了數量上的情況,從質量上看,從綜合國力上講,差距更大。俄國的工業僅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聖彼得堡、莫斯科、頓巴斯)及巴庫、烏拉爾地區,這就好像在沙俄巨大的鄉村軀體上佩帶著幾塊裝飾,整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當時工人隻占總人口的 10%左右,直到 1922 年時蘇聯農民仍占總人口的82%,蘇俄仍是個典型的農業國家。到 1920 年時蘇俄仍有7 0%的居民是文盲,這比法國 1 789 年時的文盲率(65%)還要高。正如一位法國學者講的:“19 世紀俄國文學的光輝及俄羅斯優美的音樂掩蓋不住如下事實:從文化角度上看,1917 年的俄國比 178 9 年時的法國處於更深的黑暗之中。”還有人講到1 91 7年“重重黑暗籠罩著神聖的俄羅斯”。這時候俄國的許多特點都說明它還處在中世紀階段,從其居民的覺悟程度、意識水平看更是如此。今天我們從非洲、亞洲一些貧窮的國家才能看到這種狀況。我們要全麵認識蘇聯70 年發展道路,先要懂得他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在這種落後的條件下開始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