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 重新評價蘇聯70年的發展道路(2/5)

作者:王國傑字數:18384更新時間:2019-09-21 15:27:15

    蘇俄7 年戰爭(曆時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 3 年國內戰爭)給俄羅斯造成悲劇性的結果,更加加劇了蘇聯經濟建設的難度。1914—1917 年間除了軍火企業之外其餘多數企業破產,國家幾乎沒有工業能力可言了。農業又減產一半。192 0—19 21年度蘇俄近20 0 萬平方公裏地區遭災,災民人數達240 0 萬。死於饑餓的災民達700 多萬。這時又流行斑疹、傷寒、霍亂等瘟疫奪去了300 萬人的性命。再加上一戰中死亡的 100 萬人,內戰中死亡的150 萬人,7 年中俄國共損失了 1350 萬人。7 年裏移居國外的人數達200 萬。數百萬乞丐、流浪漢、棄兒遍布蘇俄農村各地。一戰後世界上不少地區都有白俄難民。中國的東北地區和上海就有不少白俄難民。199 3 年,俄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版了由奧· 斯· 謝爾蓋耶維奇撰寫的專著枟俄僑在中國東北地區經濟開發中的作用枠。書中講,20—3 0 年代從陸路和海路進入中國的俄僑總數應在 50 萬人左右(占到俄國第五次移民高潮200 萬移民的1/4)。另據俄學者阿瓦林統計,1916年時哈爾濱約有7 萬市民,俄僑就有3暢4 萬,占了近一半。30 年代初中國滿洲裏地區共有人口約 36 00 萬,其中包括持蘇聯護照的1 5 萬蘇聯公民,10 萬白俄僑民,還有此前加入了中國國籍的1暢5 萬俄僑。這些俄僑背井離鄉,生活無著,十分悲慘。因為當時中國也是兵荒馬亂,到 40 年代多數俄僑又轉道去了日本、澳大利亞及歐洲各地去謀生。這就是俄國真實的曆史。蘇俄新政權確實是在一個政治、經濟很落後的國度裏,在一種非常艱難的條件下開始其經濟建設的。隻有從這一曆史前提條件出發來評價蘇聯發展道路才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論。

    在蘇維埃政權70 年曆史中,其經濟出現過三次重大突破與飛躍:19 25—1 93 7年斯大林的工業化奇跡;1 956—196 4 年赫魯曉夫改革開放時期;196 5—19 80 年勃列日涅夫穩定發展時期。1925—1937 年蘇聯是在斯大林“落後就要挨打“的口號下完成工業化的。他們通過12 年奮鬥,工業生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比例大幅度提高:1913 年工業占總產值的 42%,1937 年占到77%,1 94 0 年已占到 8 6%。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更快:193 7 年比1 91 3 年增長9 倍,其中機器製造業及金屬加工業增長近19 倍,化學工業增長 14 倍。1928 年生產資料生產占工業總產值的39暢5%,1937年已占57暢8%。蘇聯僅通過“一五”、“二五”計劃(1928—1932,1932—1937)就建成了自己獨立的工業體係,到1 94 0 年全蘇共建立起 900 0 多個大中型企業,過去許多荒無人煙的地區出現了一片片大規模廠礦區,建起了一座座新興工業城市。與此同時,全蘇建立起了一些過去沒有的、或者很薄弱的工業部門,如:機床製造業、汽車製造業、拖拉機製造業、化工企業、航空工業等。農業機械工業的發展也改變了農業生產麵貌。1932年全蘇拖拉機 10 萬台,1937 年已達60 萬台。到1937 年農業部門生產中使用的拖拉機總數比1 928 年增長了1 6 倍。這10 年蘇工業生產年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一五”計劃間工業年均增長1 9暢2%(其中重工業2 8暢5%,輕工業 11暢4%)。“二五”計劃間工業年增長1 1暢7%(其中重工業1 9%,輕工業 14暢8%)。這種速度在世界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西方,這時正值1929—1933 年經濟大危機,西方各國經濟一落千丈。兩個世界,兩種製度,形成明顯對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