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 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和金融危機(1/5)

作者:王國傑字數:24166更新時間:2019-09-21 15:27:17

    1 99 1 年“八一九”事件標誌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此後俄羅斯在以葉利欽為首的激進派及一些所謂的知識精英帶領下走上了移植西方模式的道路。葉利欽徹底打碎了蘇聯經濟原有的運行機製,使俄羅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轉型期,並開始了他們為期8 年的激進改革試驗(19 91—1 998 年,1 998 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標誌著這場試驗的失敗)。由於葉利欽掌權10 年,故有人稱此段為俄羅斯10 年激進改革時期。

    解體以來,俄羅斯經濟改革大約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19 92年初至19 93 年初為其第一階段,即蓋達爾執政階段;1 99 3 年至1 99 8 年為第二階段,即穩健派執政階段;1 998 年之後為其調整的第三階段。第一階段俄羅斯由民主派執政,他們在經濟及外交上推行“全盤西化”的自由主義政策,推行激進的“休克療法”。因此,俄羅斯人戲稱這個階段為俄羅斯經濟浪漫主義時期。2 00 0 年開始的普京改革應該是一次全新階段的改革,俄羅斯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

    何謂“休克療法”?其療效究竟如何?自從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在東歐把波蘭馬佐維耶茨基政府的“穩定經濟綱領”稱為“休克療法”之後,這個名詞就十分時髦,在原蘇東集團各個國家裏都非常流行。然而各國輿論對它褒少貶多。就在蓋達爾的“休克療法”方案出台時葉利欽就講過這是一顆苦果,是“不得人心的”。但是麵對各國劇變中幾乎崩潰了的經濟來說,“休克療法”又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前蘇聯科學院院士尼·莫伊謝耶夫在俄枟自由思想枠1992 年第 3 期上撰文說:“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真正走上了經濟改革的道路。本來在 80 年代末可以少受痛苦而且好做的手術,到90 年代就變成非常難做的手術了。但是不做手術又隻有死路一條。葉利欽的年輕班子鋌而走險,也沒有別的方法了。可以批評他們,但他們畢竟是開始了,生活實踐自會加以糾正的。”他的這種看法是有代表性的。看來在蘇聯和東歐“休克療法”並不受人們歡迎,但是他們又別無選擇,不得不這麽去幹。

    關於“休克療法”的含義許多中國人把它理解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認為它是針對社會主義製度的:“休克療法”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地實現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的一步到位的跳躍。此說不無道理。因為東歐及俄羅斯一些人正有這種想法:長痛不如短痛,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但這種解釋過於簡單化。因為想一步跳到資本主義是一回事,能不能一步跨入資本主義就是另一回事了。到現在為止,真正一步跨入了資本主義的隻有東德(民主德國)。因為東歐集團瓦解後,東德人把自己的全部經濟全交給了西德托管,東部德國的所有企業由西德全買下了,這種私有化並沒有引起緊縮銀根、壓縮需求之類的後果。除東德外其他國家的“休克療法”都搞得一塌糊塗。19 88年波蘭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 位數。

    中國學者金雁認為,“休克療法”實際上是一種旨在穩定(而不是改造)經濟的緊縮政策。具體的做法是使用抽緊銀根,提高利率,壓縮開支,凍結社會需求同時放開物價等辦法,一舉消滅原有經濟中的破壞性的不平衡現象,建立一種穩態經濟。其目標是實現貨幣與商品的平衡(以消除通貨膨脹),國家財政的平衡(以消除財政赤字),市場供需平衡(消除商品的短缺和過剩),國際收支平衡(以消除逆差),官私匯率的平衡(實現貨幣的可兌性)。從這種科學解釋來看,休克療法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因為無論哪種經濟都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在一定意義上講,與其說它是針對社會主義的,不如說它是針對通貨膨脹的;與其說是製度性措施,不如說是技術性措施;與其說是意識形態的產物,不如說是經濟運行規律的產物。

    現在看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緊縮銀根、尋求平衡政策實際操作的重點步驟就是物價自由化,企業私有化,貨幣穩定化。在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所麵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美國學者泰利· 考克斯(TerryCox)在其專著裏講:1989 年蘇聯的 GDP隻相當於美國的30%。到19 90 年俄羅斯經濟出現負增長,國家稅收大幅下降。1991 年情況更差:產值萎縮了 12暢8%,工業產值下降了 8%,農業產值下降了 4暢5%,財政赤字占 GDP 的30%。在這樣形勢下俄政府再也無力支撐對物價和國有企業的巨額補貼了。俄羅斯政府選定的改革模式就是穩定化、自由化、私有化。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穩定的宏觀經濟是前提,經濟自由化是為徹底擺脫官僚機構的束縛,企業私有化則是自由化的基石,它是使改革成為不可逆轉的重要砝碼。

    蓋達爾政府於199 2年1 月2 日放開了9 0%的消費品價格,80%的生產資料價格。隨後逐步放開了全部價格。隻搞了4 個月的“休克療法”之後物價水平平均上漲了 11 倍。據統計,基本食品價格1 992 年1 2 月比 19 89 年 12 月上長了 80—1 30 倍。1 99 2 年元旦前一根大香腸8 盧布,到1 月2日已漲到80 盧布一根,地鐵票從1 盧布變成10 盧布,大學生一頓午餐從2~5 盧布一下子漲到25 盧布。暢銷書一冊從3 盧布左右漲到8 0 盧布左右。一年裏服務價格也上漲了2 5倍,托兒所收費上升31 倍,醫療費上調1 9 倍,民航公交車費用上調11 倍。到1 993 年物價繼續上漲,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服裝、文體用品、耐用電器等。在烏法市一台半自動洗衣機竟漲到 7暢5 萬盧布。人們簡直無法接受,但俄羅斯人表現出了驚人的忍耐力,隻發生過零星的示威遊行,多數百姓敢怒不敢言。在短短兩三年裏,物價的上漲就好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政府都無法控製,社會一片混亂。

    俄羅斯改革物價勢在必行。蘇聯體製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物價遠離價值,不重視價值規律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不能按經濟自身固有的規律辦事。1 990 年蘇聯的房租價還是政府在1926 年時製定的,政府所收的房租不夠維修的費用,政府要大量補貼,政府也無力大量蓋新房,居民的住房條件總得不到改善。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有權有勢的人大量占用公房。如果公房按市場價出售,他占的房多出的錢多,多占就沒有意思了。但是物價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放開物價必需慎之又慎,絕不能草率行事。而且工資收入與物價上漲是經濟發展的兩個翅膀,講究均衡。西方發達國家講的是高消費、高收入、高效益,而蘇聯搞的是低工資、低消費、低效益。人們還長期把這“三低“看成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致使其經濟長期徘徊在低效高耗的怪圈之中,無法自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