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 麵向未來的中俄關係(1/5)

作者:王國傑字數:17112更新時間:2019-09-21 15:27:22

    1 98 9 年5 月,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在北京舉行的兩國領導人最高級會晤,標誌著中蘇關係史上的重大轉折,從此兩國關係揭開了新的一頁。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就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催化劑。鄧小平用他的名言“結束過去,開辟未來”概括了中蘇兩國關係正常化這一巨大變化。此後,中蘇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加強,20 年的政治衝突與小規模的武裝衝突時代終於結束了。在這裏我們要特別強調一下鄧小平同誌在處理蘇聯解體後的中蘇關係上所做的突出貢獻。在80 年代初,蘇聯為了在中、蘇、美這“大三角”戰略中加重自己籌碼的分量,竭力想拉中國,勃列日涅夫也多次表示要改善中蘇關係,以中蘇合力來對抗美國。這時鄧小平同誌也看到中蘇關係改善的時機到了。1 98 2 年4 月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訪問北京時表示他願意充當中蘇之間調停的中間人。鄧小平隨即提出改善中蘇關係有三大障礙:中蘇邊境上陳兵百萬、蘇軍入侵阿富汗、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鄧小平提出蘇方必須拿出一些實際行動來改善中蘇關係。1 98 5 年鄧小平利用戈爾巴喬夫剛上任時機,讓再次訪華的齊奧塞斯庫給戈爾巴喬夫捎話:他願意在北京會見戈爾巴喬夫。在會見了齊奧塞斯庫之後鄧小平用濃濃的四川鄉音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了一句:“我今天打了一張大牌哦!”一語道出了這個決定的分量和意義。果不其然,鄧小平的口信在蘇方引起強烈反響。19 86 年戈爾巴喬夫發表了著名的海參崴講話:為改善中蘇關係蘇方準備分階段從阿富汗撤軍,並準備從蒙古國撤軍。1 98 9 年隨著戈爾巴喬夫成功訪問北京,中蘇關係終於在鄧小平設計的框架內實現了正常化。為了讓更多的俄羅斯人知道鄧小平,在距莫斯科郊區50公裏處的斯拉維諾別墅區在1997 年 5 月由當地政府命名了一條“鄧小平大街”。這是世界上第一條以鄧小平名字命名的街道。

    1 99 1 年底蘇聯解體,新獨立的俄羅斯成為蘇聯在法律上的繼承國。在蘇聯解體的形勢下,人們對中俄關係出現種種猜測,不少人為未來的中俄關係擔心。有人講由於蘇聯劇變、東歐集團瓦解,中俄之間會出現冷淡、停滯,甚至惡化。但令人感到安慰的是,這種猜測沒有變成現實,這幾年中俄關係不但沒有停滯和倒退,反而出現了空前良好的發展勢頭。近來不少國際國內評論都認為,1992—1997 年,中俄關係處於最佳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的中俄關係已是一種完全新型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完全建立在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之上的。中俄關係的改善對雙方的改革開放事業都大有裨益。在冷戰結束之際,在兩個超級大國對峙時代之後所形成的多極世界裏,新型的俄中關係已成為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中俄關係的正常化,首先表現在兩國平穩順利地完成了從中蘇關係向中俄關係的過渡。1 99 1 年底,在蘇聯解體時,中俄雙方立即達成了一係列協議;中國承認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雙方仍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原則,建立新型的雙邊關係。在這裏,要強調一下中俄兩國領導人的作用,尤其是鄧小平同誌冷靜處理蘇聯東歐劇變的戰略決策。從蘇東裂變一開始,鄧小平同誌一再強調要尊重蘇聯人民自己的選擇,應采取冷靜觀察,並采取不幹涉的對策。鄧小平講:對蘇聯、東歐的動亂“概括起來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他後來又一次強調:“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在談到未來關係時,鄧小平同誌說:“不管蘇聯怎樣變化,我們都要同它們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從容地發展關係,包括政治關係,不搞意識形態的爭論。”應該說,鄧小平同誌的這些觀點,表現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膽識。他是中蘇關係從友好變為對抗全過程的目擊者,他吸取教訓取了60 年代中蘇兩黨爭論的曆史教訓,不再對別國事務扣帽子,不再提和平演變、資本主義複辟等言論,為中俄關係的順利發展打下可靠的基礎。中國的態度受到新獨立的俄羅斯領導人的歡迎,從而完成了兩國關係的平穩過渡。應該說,中俄關係正常化對兩國都有利,也是兩個國家改革成功的保證。中俄兩國都是世界上的大國,具有總體上的實力。俄羅斯近年來雖經濟不斷滑坡,其他方麵也處於危急狀態,但其工業基礎雄厚,物質資源豐富,再加上有較高的科技水平,勞動者素質良好,其經濟發展潛力大,後勁足;而中國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快,已跨入世界1 0 強之列,近 10 年年均經濟發展速度為 9%。中國外匯儲備超過 10 00 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有統計資料講:到2 00 4 年日本的外匯儲備高達8 000 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儲備也達3 200 億美元左右)。因此,俄羅斯與中國合作,對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也十分有利。而且,中俄兩國都在艱難地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雙方都需要和平環境,安定的周邊關係。中俄互為最大的鄰國,中俄兩國關係在其對外政策上具有首要地位。這些都是中俄發展友好關係的條件與前提。這些因素決定兩國都必須把中俄關係放在突出位置上。1992 年 12 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首次訪問中國,使中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次訪問時,中俄兩國首腦在北京進行了友好的會晤,就雙邊關係及國際問題進行了坦誠的會談。雙方還簽訂了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確定了雙邊關係的基本原則。這次會晤不僅開辟了中俄關係的新階段,而且對國際局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中俄雙方領導人在廣泛的國際問題上達成了不少共識。1 99 2 年被稱為“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