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9. 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測其玄機,明異希

作者:張曦字數:2598更新時間:2019-09-21 16:54:09
原文 夫清雅之美,著乎形質,察之寡失;失繆之由,恒在二尤。二尤之生,與物異列:故尤妙之人,含精於內,外無飾姿;尤虛之人,碩言瑰姿,內實乖反。而人之求奇,不可以精微測其玄機,明異希。或以貌少為不足,或以瑰姿為巨偉,或以直露為虛華,或以巧飭為真實。是以早拔多誤,不如順次。夫順次,常度也。苟不察其實,亦焉往而不失。故遺賢而賢有濟,則恨在不早拔;拔奇而奇有敗,則患在不素別;任意而獨繆,則悔在不廣問;廣問而誤己,則怨己不自信。 ——劉邵《人物誌·七繆第十》 譯文 清高雅潔的美,顯露於形貌氣質,觀察時少有失誤。失誤的來由,常常在於觀察尤妙和尤虛兩種人。二尤的出現,與眾人表現不同,尤妙的人,含蓄精蘊於內,外表卻無裝飾的姿式。尤虛的人,言語浮誇,搔首弄姿,內在卻與實際相反。人們尋求奇才,不能不以精深入微的眼光,探測其中深奧玄妙的道理,明識其奇特獨到之處。但是有的人以外貌欠缺為不足,有的以姿容美麗為大偉,有的以直率坦露炎虛華,有的以巧偽虛假為真實。所以過早地提拔,大多失誤,不如順其正常秩序。順從次序是正常的情況。如果不考察其實質,怎麽可能保證所推薦的人才沒有缺失?所以選舉中被遺漏的賢才最終得到任用時,就會悔恨何不早點提拔;選拔奇才而奇才終遭敗跡,就會遺憾,何不預先有所識別;任意而行,咎由自取,就會後悔何不廣征博問;廣征博問卻耽誤時機,就會怨歎自己何不多點自信。 縱橫家智慧故事 有的人其貌不揚,實際上胸中韜略壯於山川溝壑,因不喜歡表現自己,往往不為人所識。而徒有虛名的假人才,也往往隻有賢明之士才能鑒別其真偽。今天人們心中智慧化身的晏子其實五短身材,相貌平平。智囊中的智囊張良,體質文弱。而名聲很大的秦舞陽跟隨荊軻一起進入秦國的宮殿刺殺嬴政,被嚇得哆哆嗦嗦,以至於功虧一簣。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範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範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範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為晏嬰識破了。 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現在“折衝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裏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之後晏子使楚的諸多故事,更是現實出他機智過人,顯露出非凡的智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