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教育不能承受之(2/5)

作者:高明山字數:31806更新時間:2019-09-21 19:49:07

    二、安全――教育不該戴上的鐐銬

    學校壓力大,教師負擔重,學生被當作溫室裏的花朵一樣來培養,不僅僅是因為教育質量的壓力,板子不能僅僅打在“應試教育”的頭上,近年來,教育又戴上了安全的鐐銬。

    2007年4月,西部某縣一所縣城小學三年級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在樓梯上嬉戲,不慎從三樓摔下身亡。家長和親屬將靈堂設在學校,花圈擺滿了校園。學校沒有辦法上課,時間整整持續了一個星期。縣委、縣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處理此事。後來,學校、縣教育局和學生所在鎮政府,各出一部分錢才將此事擺平。為此,出錢的各家都覺得冤,無奈,死者為大,學校總算平安度過了這一關。

    2007年6月的一天,西部地區某農村中學幾名八年級學生走在早晨上學的路上。正在盤山公路坡上行駛的一輛運水泥的卡車上,突然飛出兩袋水泥來。從天而降的兩袋水泥,正好結結實實地砸在坡下行走的兩名學生身上,致使其當場身亡。

    2006年暑假的一天,西部某地兩名高中學生在河灘上談戀愛,被上遊突發的洪水困在了河中央。事情驚動了縣委、縣政府和所有縣城人。幾百人圍在河邊想辦法救援。無奈,上遊暴雨下得很大,河水漲得很快,盡管救援的人們想盡了辦法,但是洪水無情,最終兩個孩子還是沒有幸免於難。在幾百人眼睜睜地注視下,兩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隨著無情的洪水永遠地流逝了。

    2004年暑假,還是西部某地,六名小學學生在河裏遊泳,不慎掉入旋渦,不幸全部溺水身亡。

    ……

    這樣的事,每年都有,全國各地都有發生。溺水、車禍、意外傷亡,不一而足。

    為此,2007年4月23日,教育部製定頒布了《中小學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分學段、分層次、全麵、細致地規定了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6月份,教育部又頒發了《關於切實落實中小學安全工作的通知》。同時,每年的不同季節,教育部都要向全國發出很多中小學安全工作預警通知。據我的不完全統計,教育部每年下發的關於中小學安全工作的文件,加上預警通知,總計不下10份。這還不算各省、市、縣下發的文件。總之,如果翻閱學校的文件檔案,你會發現,保存最多、最完整的是安全工作文件。

    中小學安全工作上級如此重視,下級當然不敢怠慢。不少地方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將中小學安全工作作為考核學校一票否決的先決條件。就是說,一所學校,一學期或者一學年內,如果出現不安全事故,不管你學校工作如何好,成績多麽大,都要取消你當學期或當學年的評優資格。這一條,每學年初,教育局長和各學校校長簽訂的教育工作目標任務書中,都會作為一條重要內容寫上去的。有些時候,為了鄭重其事,還要專門簽訂一份安全工作責任書。

    學校又是怎麽做的呢?一是安全教育是學校一項長期的、經常的教育內容,必須記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環節中。二是學校也仿照上級行政部門的做法,開學初,由校長和班主任簽定一份安全工作責任書,內容和上級簽訂的一模一樣,隻是安全工作的責任由校長頭上轉到了班主任頭上。三是每學期開學初,學校要和家長簽訂學生安全責任書,具體劃分學生在校期間安全由學校負責,放學之後到上學之前,學生安全由家長負責,並且明確告知家長,學生每天的到校時間和放學時間。四是每學期放假前,學校還要和家長再簽訂一份學生安全責任書,明確告訴家長,學校從什麽時候放假,到什麽時候收假,期間學生安全由家長全權負責。

    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在這樣的社會氛圍左右下,學校的頭等大事就是安全,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了。於是,教育便被迫戴上了無形的鐐銬,學生更是被這無形的鐐銬捆得喘不過氣來。

    學校什麽地方最容易出現不安全事故?當然是教學樓了。於是,原本開放的樓梯被鋼筋給封死了。三四層高的教學樓,所有的窗戶都被鋼筋封死了。學生被關在裏麵上課,和動物園裏的小動物有什麽區別?

    學校什麽活動最不安全?當然是上體育課和開運動會。於是,體育課可以少上,甚至不上(很多學校畢業班不上體育課,一方麵是為了複習備考,另一方麵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即使上體育課,也是組織學生跑跑步,做做操,然後老師看著學生自由活動,凡是有可能出現不安全因素的運動項目一個也不教,安全第一,以學生不出事為原則。很多學校多少年也不開運動會,為的是不出現安全事故。難怪,現在的中小學生,包括大學生,除過文化課學習能考好成績外,體、音、美方麵有一技之長的越來越少。

    提高全民素質,應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是首要任務。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這樣下去,我們還怎麽提倡全民健身運動?我們還怎麽空喊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我國首都圓滿召開。我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創下了奪得金牌51枚,獎牌總數整100枚的曆史最好成績,國人無不為之歡欣鼓舞。但是,歡欣鼓舞之餘,我們又不能不冷靜地思考,奧運會金牌數的奪冠是不是就代表我們已經躋身世界體育強國之列?是不是就標誌著我們國民的身體素質整體上提高了一個層次?

    學校什麽時候最容易出現不安全事故?回答是:組織學生外出郊遊、開展社會實踐的時候。於是,近年來,很少有學校組織學生外出郊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國台灣地區小學每年都要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環台旅遊,曆時一個星期左右。我們誰敢?難怪我們培養出的學生,書上有的他們全知道,考試往往都得高分,書上沒有的他們一無所知,考試遇上了,哪怕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識,他們往往隻會幹瞪眼。

    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嗬護生命,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必須樹立的最基本理念,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標誌。尤其是在中國,經曆了十年浩劫,跨過了把人的生命視如草芥的不堪回首的年代,我們應該更加熱愛、珍惜和嗬護每一個人的生命,尤其是我們的下一代,新中國的未來和希望。

    以人為本社會的另一個基本理念,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就是作為社會構成最主要元素的人的自由度不斷地增強。也就是人能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自由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包括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心情舒暢地馳騁想象、自主創新。為此,我們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為之奮鬥了半個多世紀。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比什麽都重要。

    所以,熱愛、珍惜、嗬護,並不代表要剝奪孩子們的自由,把孩子們都像溫室裏的花朵一樣養起來,讓他們不敢經風雨、曆嚴寒、浴烈日、擔風險。孩子們一個個都放棄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放棄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按照家長和老師們為他們選擇好的學習內容、設計好的學習方式,在他們的精心嗬護下,一個個都長成白白嫩嫩的“豆芽菜”,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那我們還怎麽奢談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有人說:孩子畢竟是孩子,經風雨,戰嚴寒的事,等他們長大成人以後自然會知道的。實際上,人的成長、成熟,是貫穿他一生的一個過程。一個人強健的體魄、過人的膽識、超強的能力,都是從小到大,一步步曆練的結果,世界上從來沒有哪一個人是在一夜之間突然就擁有這些的。所以,我國民間才有“三歲看老”的說法,古人也曾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句。意思都是說人的知識、能力、膽略,包括身體素質,都要從小練起。我對“聞雞起舞”的理解,不僅僅是指每天的早晨,我想也應該包括一個人的幼年。

    三、成長――教育無法包攬的責任

    教育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是教育的榮幸。但是,不幸的是,與此同時人們似乎把孩子一生成長、成人的期望全部都托付給了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家長、社會都這樣,這又成為教育不能承受的重壓。

    請看幾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一:2004年暑假期間,西部某縣縣委書記在下鄉路上,偶遇幾個孩子爬在路邊的樹上攀折樹枝。這在西部農村是比較普遍的事,農民用樹枝作柴火,樹葉喂豬,樹籽做樹種,或當中藥賣錢。當然,這種做法有違環境保護的理念。這位書記當時大動肝火,立即將車停在路邊,將幾個孩子叫到跟前大加訓斥。之後又問明他們都是哪個學校的幾年級學生,回到縣城之後,又把教育局長叫來訓斥一番,質問其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怎麽做的。完了,又責令其將這幾名學生所在學校的校長嚴肅處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