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四節 暗道

作者:石建旺字數:290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01
人們都看過一部關於抗日的故事片《地道戰》,那裏麵講的是冀中平原的抗日民眾利用村與村、戶與戶之間聯成的密密麻麻、四通八達的地道打得鬼子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故事。最近,在武鄉縣故縣鄉也發現一處地下大型軍事暗道遺存。據說,它是後趙皇帝石勒故裏的“石勒兵寨”,距今有一千六百年了。論規模、看陣勢,可要比冀中平原的地道大多了。 對年代如此久遠、規模如此龐大的軍事暗道,當地人十分好奇,村民段俊田說他家院裏就有洞口,還說村裏好多人家有同樣的洞口。村民盧作明也說:“小時候上學念書的學生,到洞裏捉迷藏、打蝙蝠是常事,隻以為這是普通的洞,沒有多想這是什麽洞。” 是的,在山中居住,見幾個山洞,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可這些普通的山洞,是怎樣與後趙皇帝石勒的兵寨聯係起來?其中又有怎樣的曲折和離奇呢?說起來還真有故事。 人們都知道,武鄉縣是石勒皇帝的故鄉,故縣鄉的北原山就是石勒屯兵的地方,也叫石勒城或石勒寨。在這樣重要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大規模的暗道來屯兵布陣也是常事。可這個軍事暗道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據說,後趙皇帝的六十九代世孫石旭昊先生,在2008年回武鄉考察石勒遺跡時,一再提及其家族曆代隻傳長子、長孫的秘史中,有“祖籍北原山北台地下有洞穴”之說。為此,武鄉縣組織多年研究石勒故裏文化的專業人員,來揭這個千年古暗道之密。 入口在民宅,出口掛峭壁,是這個大型地下軍事暗道係統的一大特點。它從一個入口進去,可通到附近的東關、西關、小河村、魏家莊等地。暗道裏麵是條條相連、四通八達、錯綜複雜、機關密布。綿延數裏的迷陣、翻板、機關、隱居、供水係統工程,盤旋數層於一座大山之內。當地的村民盧作民老人曾手繪了一張縣城、石勒寨與東河溝的平麵示意圖,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滿了城牆、廟宇、家舍、大樹和表示地下暗道的雙虛線。依著這個地圖,來到村民段俊田家,有個洞口出現在他家西窯土牆上,進去後先是下,後是上,中間有個很深的壕溝。據說,原來還有木吊橋,放下吊橋便可接通內外,拉起吊橋則寸步難行。這個洞的出口,掛在北台頂孤魂台東邊的山崖上。在這個出口正對麵的崖頭上,也有一個洞口,往東則可通往東河溝村民張二牛家的盤絲洞。 張二牛家的暗道,更是錯綜複雜,有好幾層,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進去恰似黃河陣,讓人摸不著北,稱之為“盤絲洞”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當年曾有人冒險進去,想探個底,可進去後幾天幾夜也沒出來,最後還是村裏人結伴進入才尋見。事後,人們一估算,找到他的地方離進洞口也就二裏路遠近,隻是暗道一條連著一條,洞口一個挨著一個,成網成群,曲折迂回,且機關巧布,可防可守,好進難出罷了。其中有個神仙洞,傳說裏麵住著蟒蛇,也有人說是“神龍”,曾有人看到過它在東關蓮花池中飲水後,就一路泥浪滾滾返回神仙洞,然後騰崖入洞,用身上所帶的泥漿把洞口封得嚴嚴實實。村民李廣德說,他在十八九歲時鑽過這個暗道,還在裏麵檢到過不少舊箭頭、爛刀、盔甲之類的兵器,隻是沒有保存下來。 這些暗道在抗戰反“掃蕩”時也發揮了作用,那時小鬼子一來,老百姓就到處跑,跑不了的就鑽洞。洞裏頭容量非常大。有一次,小鬼子來得突然,人們來不及跑,有兩三千人都鑽了洞。洞裏麵寬敞,空氣也好。鬼子明知道老百姓藏在洞裏但也著急沒辦法。因為洞太大了,用水灌,水通不上去,用煙熏,煙這邊進那邊出,一點也不起作用。鬼子們都怕死誰也不敢進洞,隻好收兵回營了。那年月,這個千年暗道究竟救了多少老百姓的命,誰也沒有計算過。反正,當地的老百姓說這些暗道是他們的“救命洞”。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