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四節 紅星楊(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240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12

    大家對白楊樹並不陌生,它作為一個很普通的樹種,在人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但少見的是有這麽一棵白楊樹,人們來到這兒,都要到樹下拾幾根樹枝兒,作為永久的紀念。令人稱奇的是,當您掰開這樹枝,便會在裏麵看到一個不同尋常的奇觀。它有什麽不尋常使得人們對它無比推崇和喜愛呢?

    這棵白楊樹,長在革命老區武鄉縣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它的直徑有一點三五米,三個人都抱不住,十幾丈高,樹幹挺直。在山區普通的楊樹,一般都不會長得這麽茂盛,更奇的是從樹下撿一根樹上落下的小樹枝兒,從關節處折斷,就會看到,兩個剖麵的正中心,各自有一個十分規則的五星。它棱角分明,色澤殷紅,就像一件精心鐫刻的微雕藝術品,特別像當年紅軍帽子上閃閃的紅星。事也湊巧,種下這棵樹的,正是紅軍的創始人——八路軍的總司令員朱德。於是,當地的老百姓都親切地叫它“紅星楊”。

    說的是1937年的9月,朱總司令受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重托,率領八路軍總部,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39年到1940年間,八路軍總部轉戰駐紮在了太行山腹地的王家峪村。當時,不僅日寇常常對根據地進行“掃蕩”,而且國民黨政府也停止了給八路軍的供給,並發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使抗日根據地處於日、偽、頑聯合進攻的嚴重關頭,軍民生活極其艱苦。在這個時刻,是朱總司令堅定不移地帶領敵後軍民,堅持“前門打虎,後門拒狼”的原則,一麵自衛反擊,一麵開展生產自救。朱總司令和戰士們一樣吃著野菜糊糊粥,穿著自織自染的土布衣裳,一邊打仗,一邊開荒種田。1940年清明節,在朱總司令的號召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植樹運動。朱總司令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勞動,並親自種了一棵柳樹,一棵楊樹。他對種樹的戰士說“栽樹沒巧,深刨實搗”,這樣才能把樹種活。種樹的這塊土地是村民劉新林的,種樹時他也在場。他說:“朱總司令親自栽樹,我也要改名為‘興林’,以後立誌植樹造林。”從此,劉新林就真的改名成了劉興林,為武鄉的植樹綠化做了不少貢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