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節 洗耳河

作者:石建旺字數:217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14
據《通典》記載:“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裏。許由避堯之讓,隱於箕山,洗耳於此故名。” 以上這段文字中所記載的“洗耳河”,源於黎城縣西井鎮箕山腳下。這並不是它原先的名字,原先它叫“穎水”,也被老百姓叫做“草兒河”。它能以這麽奇怪的名字流傳至今,大有說處。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許由品德高尚、才智過人,很受人崇敬。因看不慣世道汙濁,他就遠離塵世隱居到箕山腳下的穎水河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衣食農桑的田園生活。後來,堯因年事已高,欲禪位於賢人,便四處尋訪。當他聽說穎水一帶有個名叫許由的人很能幹時,便親自來見許由,說明禪讓之事。許由認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治天下,不為所動。堯王離去後,他馬上來到箕山腳下的穎河,反複用清水洗耳,以此來清除灌入耳內的汙言穢語。後人為追念許由不染穢語的高潔品行,就把“穎水”更名為“洗耳河”了,依河而居的村莊也被稱為洗耳河村。許由雖未登帝位,行為卻感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遂命大力神在箕山前為許由搬來了金瓜、鉞斧、朝天蹬,以證明許由的德行有如帝王。如今,隻要在洗耳河村回首北望,金瓜、鉞斧、朝天蹬的山形都栩栩如生。 洗耳河的水異常清澈,四季長流。源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泉眼,泉水從泉眼汩汩湧出。沿河而居的村民們,代代不乏鶴發童顏的耄耋老人。傳說,商周時代的彭祖,因為常飲洗耳河之水、常到洗耳河浴身,才活到了八百八十歲,成為壽星。上天王母娘娘,也常來洗耳河沐浴梳妝,她在人間的“梳妝樓”,便聳立在九龍山北的石壁上。四周成圓筒的絕壁,頂天立地,直插雲霄,挺拔秀麗,遮雲蔽日。每逢雨季,石崖上瀑布傾天而瀉,十分壯觀。與梳妝樓隔河相望,有一塊奇特的崖石,它綿延六華裏,拔地萬仞,雄偉壯闊,斧劈刀削,渾然一體,傳說是王母娘娘所賜的曬布石。天庭侍女們常常將在清冽的洗耳河中洗過的衣裳,晾曬於此。周代薑子牙,中年時為避商紂苛政,也曾在這曬布崖上附近,度過漫長的隱居生活。他以樵為友,農耕而食。據說,在這段隱居的生活中,他每日靜坐洗耳河邊,潛心苦修,精讀天書,還寫出了《太公兵法》,以自己的智慧,懲惡揚善,造福當地的百姓。直到晚年,他才又出山,做了周朝的國相。 洗耳河的河水雖然不大,卻是一條傳承著中華文明的曆史長河。據考證,許由死後,便葬在曬布崖下。如今的洗耳河畔,古木參天,植被豐富,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態景象。沿河的洗耳河村更是占盡天勢。如今,依山而建的古樸村落,正吸引著無數凡夫俗子來此修身養性,明心見性。同時,由於這裏的山體紋理清晰,脈絡分明,也成了書畫攝影家寫生創作、體驗生活的好地方。因此,洗耳河村還享有“畫家村”的美譽。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