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節 胡一刀

作者:石建旺字數:2630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36
2010年,全世界人民矚目的世博會在咱們中國的上海舉辦。去過的人大都知道,在“陽光主題館”裏曾經有一幅長治武鄉姑娘的剪紙作品在那裏展覽過一周。當時,有外國遊客出30萬元要買。 一個姑娘的一幅作品,價值30萬元?這些與故事講的胡一刀有什麽關係呢?得慢慢說來。 這個姑娘姓胡,單名棟,武鄉縣人,現在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工作。她從小得了小兒麻痹後遺症,行動不便,是個殘疾人。 一個身體殘疾的人是怎麽愛上剪紙這門民間藝術的呢?這中間又有怎麽樣的故事呢?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小的時候很喜歡美術,尤其是在姐姐的影響下特別喜歡學畫畫。可她的媽媽卻不讓學,理由很簡單,學畫畫要外出寫生,女兒行動不便,哪能受得了這個。後來她長大了,從學校畢業出去打工,聽說有剪紙這個事,就去投師學藝,並喜愛上了剪紙這門民間藝術。 胡棟學剪紙肯下功,能受累,把同齡人用來玩耍的時間都用在了剪紙上。手指磨出的老皮一層又一層,指頭也不知被剪破了多少次,可她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隻是默默無聞、日夜不停地剪著自己絢麗的人生。 老話說得好,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日月的消逝,胡棟的剪紙技藝不斷提高,而且越來越精湛,在當地剪紙行業裏也開始小有名氣。由於她看到什麽能剪什麽,剪什麽都惟妙惟肖,所以時不時就有人請她剪這剪那。那她又是怎麽從武鄉這個小縣城剪到了世博會的大舞台呢?這要從2008年的殘奧會說起了。 那年,山西省群眾藝術館通知胡棟,讓她把剪紙作品的照片郵過去一些。當時,她也沒有多想,隻是覺得人家讓郵就郵,管人家做什麽用。 沒想到,這一郵有了大名堂。在全國殘奧會上胡棟的作品走進了奧運小屋,那是她的一幅局部《清明上河圖》,誰見了都說好。胡棟激動得不得了,決心用自己的雙手把《清明上河圖》全部剪出來。此後,她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這幅長達8米的大型作品才完成了。恰巧此時她收到了一封邀請書,有關部門邀請她的作品參加世博會展出。 以往哪個國家的世博會也沒有給殘疾人提供過什麽展出作品的機會。這次咱們中國首次辦世博會,就設了生命陽光館,專門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真是把咱與正常人一樣看喲!胡棟別提有多高興了。 胡棟的《清明上河圖》作品,在世博園的陽光主題館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頗受中外遊人的好評。從世博會回來以後,她可謂名聲大震,縣裏的職業技術中心把她聘為老師,還專門為她的剪紙藝術申報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此,當地人就給她起了個響當當的名字“胡一刀”,意思是她不停剪就能剪出一幅上好的作品。 剪紙成就了胡棟的絢麗人生。成名後胡棟又在做些什麽呢? 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是個殘疾人,知道殘疾人的難處。”因此,她希望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讓他們也像她一樣對生活充滿信心,自強自立,奉獻社會。 如今,胡棟除了一心一意教學以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創作剪紙作品上。在她小小的工作室裏,人們可以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一張張榮譽證書……這些無不顯示著她堅韌不拔的意誌力。 故事結尾,有必要把胡棟的代表作品說一下,除了《清明上河圖》外,還有《水滸一百零八將》、《紅樓夢》等,其中很多作品在全國全省業界都有名。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