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七節 三合一寺(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610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52

    這個故事,給大家講一座寺院。這座寺院可不普通,它的特色在於供奉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這在全國都有是少見的。

    這座“三教合一”的寺院,取名觀音堂,位於長治市西郊梁家莊村,距市區僅約3公裏,修建於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距今已有420多年的曆史,在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市內保存較好的一處文物景點。

    觀音堂為什麽建在梁家莊呢?據說,從前梁家莊村有個村民叫常潮潤,是村裏出了名的孝子。他的母親非常信佛,平日裏是見廟燒香、見佛叩頭,過初一逢十五,更是吃齋念佛。所以,他就從村民手裏買了一畝五分地,修蓋了一座觀音堂,供母親頂禮膜拜。可他母親還是高興不起來,為什麽呢?他後來才知道,原來母親不僅信佛教,還信道教和儒教。這可難為他了。後來,他想來思去終於有了一個法子,就是把三大宗教通通合在一起,母親想供奉誰就供奉誰。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三教合一”的觀音殿,當地的老百姓也管它叫“全神殿”。

    觀音堂占地約6000平方米,古建築麵積不足400平方米,坐東向西現存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香亭、觀音殿、鍾鼓二樓位居天王殿兩側,南北配殿對峙。觀音堂則為寺院中的正殿,在殿的門楣之上,懸掛著刻有“觀音堂”三個鎏金大字的匾額,這是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兵部侍郎郜欽的親筆題記。

    說到郜欽,他為什麽要為觀音堂親筆題記呢?原來,郜欽就是咱長治人,明嘉靖年間考中進士。他先是在雲南做官,又在山西和陝西做兵部侍郎,最後做到兵部尚書。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也很信奉宗教。觀音堂修建的時候,他的母親剛剛去世,也就鼎力相助修蓋了觀音堂。

    觀音殿內彩塑、懸塑相間,儒、釋、道三教共融,整個殿內塑像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在殿堂正中的佛壇上,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正麵東壁頂部,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三教祖師同坐殿堂之上,三教濟濟一堂,互為依存,共同發展,充分體現了自唐宋以來,儒、釋、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現象。在梁架上的樓閣有三十五佛端坐其中,殿內兩側的佛台之上,分別塑有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十八羅漢,有睡羅漢、啞羅漢、靜羅漢、長眉羅漢等等,他們或文靜沉思,或孔武豪放、或性格內秀、姿態各異、刻畫入微。其中的睡羅漢被稱為中國最美的睡羅漢塑像,手托著腮幫,臉上露出一個幸福的微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