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節 琚寨

作者:石建旺字數:258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55
提起琚寨村,上點歲數的人都知道,早在50年前就是文明全國的農業先進村,周總理曾親自為這裏簽發過獎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琚寨村還是個曆史文化濃鬱的民俗風情村。這裏的古建築曆史悠久,透射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琚寨位於長治縣蔭城鎮,原名鳳凰村,處於群山環抱之中。村上的玉皇觀很出名,模仿皇宮規格而建,建築麵積達3500平方米,依地勢分前後兩院。沿台階而上,進入廟門,鍾鼓二樓、東西廂房,琉璃脊獸,氣勢宏偉。據玉皇觀正殿的碑文記載,玉皇觀始建於宋金時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曆史,它曆經明清兩朝五次修繕。據村裏的老人介紹,琚寨玉皇觀的修繕與明朝的一位太監頗有淵源。 這位太監,便是京劇《法門寺》裏人盡皆知的賈桂。傳說賈桂就是琚寨人,因為聰明會來事,他深得號稱九千歲的大太監劉瑾的喜愛而紅極一時。為了光宗耀祖,發跡後的賈桂模仿皇宮建築,出巨資在老家琚寨村修建了玉皇觀。因為模仿皇家建築,犯了忌諱,被人告發,後來被皇帝處死。 除了賈桂,玉皇觀值得一提的還有奇妙獨特的九龍一鳳壁。據說國內現存名氣很大的四座九龍壁,均為正麵九條龍。而琚寨村的九龍一鳳壁,卻是正麵四條龍,北麵四條龍,正麵頂部一龍,背麵頂部一鳳,合稱“九龍一鳳壁”。壁上的九條金龍張牙舞爪,騰空欲飛,形象別具一格。 琚寨村另一處頗具特色的古建築,是經曆了450年滄桑的罕見高樓——賈家高樓。這是一座以古式高樓為標誌的明清特色院落群,大院高樓為明洪武年間所建,其他大部分建築多為清代重修。高樓大約前後有四院,從第一院開始,一個院比一個院高,取步步登高之意。大門口正前方的地麵上,是一幅用砂石鋪砌雕成的陰陽八卦圖,圖案清晰,雕刻精良。沿八卦圖正前方就進入第二個院落,這個院落雖說有些狹小,但從左右牆壁上精美的石雕木刻中,依稀能看出當年院落的奢華。穿過第三道門,就來到了第三個院落,當地人稱之為“中心院”,這是當年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如今這個院落已經破敗不堪。進入高樓最後一個宅院,是一幢磚砌的古色古香的四層樓,一眼望去,頗為壯觀,它就是這座明清宅院的標誌性建築,俗稱“賈家高樓”。 這座高樓,大約高二十三四米,差不多有現代五層樓房那麽高。尤其獨特的是,進入高樓的門扇,被鐵皮裹著,上麵密密麻麻是鏽跡斑斑的門釘,據賈家後代說,這是為了提防盜賊而設計的。 推門進入,每層有13階木梯,木梯也像大門一樣,釘了許多釘子,排列呈三角形。沿著木梯上到頂樓,極目遠眺,遠山近水,近在眼前。 賈家從明代開始世代行醫,除祖先爺賈奉外,名聲最顯赫的,便數清康熙年間的賈才。賈才5歲時就能熟背中藥“湯頭歌”,20歲開始獨立行醫。賈家世代相傳,不管天氣多麽惡劣,道路多麽難行,如患者需要,都要出診,貧窮富貴,一視同仁,故賈家醫德贏得百姓交口稱讚。 在賈家高樓的大院門前,磚雕有“耕讀醫馨”四個大字。耕,辛勤耕耘,乃生活之本;讀,學知識,明事理,樹人成功之源;醫,懸壺救世,救死扶傷,中醫世家之路;馨,子孫永恒傳承,弘揚光大。這四個大字,是中醫世家的生活寫照,也是賈氏家族的治家格言。用琚寨百姓的話說,這也是他們的座右銘。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