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節 三王村(1/2)

作者:石建旺字數:4812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1

    今天這個故事講的是咱們長治縣南宋鄉有一個村,叫長青村。不過,這是現在的名稱。原來叫三王村,明代以前叫西掌村。這個村子坐落在大山的半山腰,村子不大,隻有百餘十戶,卻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人文風貌。那麽,這個聽起來名字很美的村子,到底有著怎樣的曆史淵源呢?

    據民間傳說和遺跡考證,這個村的成村曆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之時。村裏的最早先民,是河南逃荒至此的三個王姓人家。他們原住在黃河岸邊,後來因河水常年泛濫,無法生計,這才拖兒帶女,北上太行。當來到這裏時,隻見山頭青鬆鬱鬱,山腳泉水淙淙,山坡土質肥沃,非常適合居住,便搭起窩棚住了下來,並取村名“三王村”。明《潞州誌》裏是這樣記的:明時,這裏為“雄山鄉義嶺都西掌裏”。“裏,居也,二十五家為裏。”清初,改西掌裏為“西掌村”。直到1981年,為避免一縣之內的村名重複,才更名為“長青村”。

    俗話說:有村就有廟,無廟即為莊,這話說得有道理。古時,寺廟多為一村富饒的象征,也可反映出當地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水平。三王村這個村雖小,寺廟卻不少,什麽龍王廟、城隍廟、河神廟、祖師廟、老君廟、土地廟、奶奶廟、菩薩廟、關帝廟等十餘座廟宇圍繞小村四圍。盡管隨著滄桑歲月的流逝,現在除城隍廟之外,其他寺廟均已不見,隻留下空落的遺跡,但三王村的昨日輝煌由此可見一斑。

    說起三王村裏的城隍廟,可大有名堂。城隍廟,乃“護城佑民、剪惡除凶、主掌冥籍”之所,自古一城一座。然而,三王村的城隍廟,不僅遠離城池,與偏遠山村為鄰,還是長治縣境內的第二座城隍廟,與天子嶺上的天下都城隍,各據雄山東西,遙遙相望。為什麽同一個縣竟不顧傳統會有兩個城隍廟呢?

    還是來聽一段民間傳說吧:據說這兩個城隍廟都與漢光武帝劉秀有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漢室劉演、劉仲、劉秀兄弟三人,起兵討伐王莽。不料兄長劉演被部將所害,劉秀被王莽一路追殺,從高平劉家廟翻山越嶺進入長治縣境內,逃至三王村東南的跑馬嶺上時,人困馬乏,筋疲力盡。這時,正好有一村姑在田裏做活。於是,劉秀忙求村姑救命。村姑急切中抱起一堆秸稈將劉秀掩蓋起來,騙過了王莽追兵,才逃過一劫。為感謝救命之恩,劉秀許諾,來日坐了皇位,一定封其為皇姑。此外,還要把此地山神小廟封為城隍,敕封其兄劉演為此處城隍之神,並賜額“幽明監察”,以保佑當地百姓平安。

    然而,當劉秀越過老雄山,逃到天子嶺時,不料又與王莽的追兵相遇,匆忙之中,劉秀逃入一個山神廟中躲避。無意中回頭一看,廟門上的蜘蛛網被他進來時撞破了,情急之中,劉秀跪地禱告,如能逃過此難,來日登基,定封此廟為此地城隍。但一想不妥,剛剛封了一個城隍,怎能再封一個?急忙改口,來日登基,定封此廟為天下都城隍,管轄天下的所有城隍。話音一落,已破的蜘蛛網,自動彌合。王莽追兵見小廟蛛網封門,於是轉身匆匆忙忙往前追去,又讓劉秀逃過一劫。後來,劉秀即位,封天子嶺山神廟為“天下都城隍廟”,並親書匾額“天下都城隍”。一位村姑,一張蜘蛛網,奠定了大漢江山,改寫了中國曆史,也讓長治縣一下子有了兩個城隍廟,成為千古佳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