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六節 玄宗廟

作者:石建旺字數:2558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1
今天這個故事說說咱們長治市的玄宗廟。長治市的玄宗廟可不少,如:長治市區長興中路、潞城市翟店鎮北舍村、崇道村、郊區馬廠鄉安昌村、富村鄉澤頭村、壺關縣城關鎮四家池村、屯留縣高頭寺鄉康村等地都建有大大小小、規模不一的玄宗廟,有的也稱唐王廟、唐明皇廟。那麽,長治地區為啥有這麽多玄宗廟呢?據記載,在唐朝時期,長治僅僅是一個州府所在地,根本沒做過都城,那麽為什麽這裏竟有如此多的紀念皇帝的廟宇呢?這還得從李隆基和長治的淵源說起。那是唐景龍二年四月,20多歲的李隆基以臨淄王、衛尉少卿兼潞州別駕的身份來到長治,和他一起的還有三弟李隆範和四弟李隆業,明眼人一看,三兄弟同時出京其實就是被貶的意思,但意氣風發的李隆基在潞州期間,巡視各地、親民如子、招攬人才,顯示出了傑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屬、禮士大夫、愛百姓”。理政之餘,他們還修造了“德風亭”,舊址在今長治市府上街,取意於《論語》中“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那時候,李隆基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德風亭賞景賦詩、評論國事。 李隆基還把潞州的民間音樂、舞蹈程式化,創辟了上黨梆子這一劇種,並留下了“上黨歌舞先梨園”的經久絕響。景龍四年十月,李隆基回長安,三年後,李隆基順理成章地即帝位,開創了與“貞觀之治”齊名的“開元之治”。成為一國之主的李隆基視潞州為發跡之地,念念不忘。事實上李隆基對潞州情有獨鍾還有一個特殊原因,那就是他在這裏遇到了一位心愛的女人。這位女子曾經是當時潞州和澤州兩地(今晉城市)頗有名氣的歌伎,藝名叫趙美麗。 趙美麗出生民間藝人世家,可能是現在的長治縣西火鎮人。李隆基對趙美麗一見鍾情,而且兩個人在潞州的居所還生下了李瑛。李隆基因平亂有功被父皇封為太子,趙美麗也從潞州攜子進了京城,三年後被封為“三妃”之一的“麗妃”,李瑛同時被封為太子。這樣看來,潞州就是李隆基的老丈人家。可能正是這兩個主要的原因,使這位身居長安深宮的大唐皇帝始終忘不了潞州,曾三次回到潞州,甚至傳說還回過西火。開元十一年正月,李隆基以皇帝身份第一次來到闊別十餘年的潞州,大擺宴席“宴父老”,並把當年的故居改名“飛龍宮”,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稅,赦免了死刑以下的所有罪犯。開元十三年,李隆基東巡泰山行封禪大禮,回程途中又繞道潞州,體察民情,慰問疾苦,再次賞賜“父老”。畫聖吳道子的名畫作品《金橋圖》,描繪的就是李隆基封禪歸來巡視潞州,車駕走過城南門外金橋時的盛大場景。開元二十年,李隆基第三次來到潞州,對老年人普遍“賜粟帛”,讓已經征募、即將開拔的士兵歸故裏,並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稅。唐玄宗如此厚愛潞州百姓,潞州官民自然對這位皇帝也感恩戴德,就在潞州的城鄉修建了多處玄宗廟以示感謝和敬仰。 在古潞州所有的玄宗廟中,北郊三垂岡上的玄宗廟規模最大,有山下的“天宮”山門為證。舊時,“天宮”山門所在地有一村被稱為“天宮”村,據《潞州誌》載,“天宮”村最初叫“添恭裏”,就是給玄宗廟“守廟添供”之意,後來改為“天宮”,再後來又演變為“天貢”。至今,村裏仍有“天下第一宮”的傳說,村中還修建有“天宮第一門”的牌樓。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