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節 活化石(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204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9

    說到“活化石”,大家一定會想到化石樹,化石林什麽的。其實不然,今天我們故事裏講的“活化石”說的是民間文化的“活化石”——儺戲。對此,人們恐怕會覺得很陌生,什麽是儺戲?它又和我們有著怎樣的聯係呢?恐怕讓你更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市潞城市場的賈村至今仍保留著這一演出形式。

    “儺戲”其實是在儺祭舞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戲劇形式,被稱為民間文化的“活化石”。它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表演者主要特征是頭戴柳木製做的假麵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現鬼神的身世事跡。到了商代這形成了一種固定祭祀的儀式,用於驅鬼或是祛病消災,在曆史各個時期都流行。

    儺戲的演出形式很特別,表演大多戴麵具。麵具又稱“臉子”或“臉殼子”,多為木質,近年亦有絲質的,所繪花紋及色彩,各地大同小異。不同角色的麵具造型不同。儺戲的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開壇、開洞、閉壇。開壇和閉壇是迎神送神的法事,打開洞門後就演出儺戲劇目。

    那麽,咱們潞城市賈村的儺戲又是怎麽流傳下來的呢?賈村古時是商賈之地,相傳,賈村有一位經商者到山東泰山遊覽,在碧霞元君宮虔誠祈禱,求財致富。結果還真靈驗了,不但掙了錢,還蓋起了樓房。後來他和本村社首談到了泰山碧霞宮求財的事,建議在本村也修座“碧霞元君”的行宮“碧霞宮”,保佑當地的商賈、婚姻、生子、農耕及正常的生活運作。這個建議得到了社首和全體村民的讚同。於是,村民們紛紛捐銀集糧,在村南修起了碧霞宮,塑了碧霞元君神像。

    碧霞宮建成後,為求得每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村上定於四月四日迎神賽社,搭台唱戲,舉行酬神活動。要說當時的賽會規模並不大,僅限於廟前一帶。到了宋朝時期,村民不斷增加,村落不斷擴大,經濟也比較發達,人們認為這是敬奉“碧霞元君”的結果。於是,人們紛紛捐款資助,擴大修建碧霞宮,購置迎神鑾駕、八音會樂器和賽會道具,為碧霞元君舉行盛大的迎神賽會。當時的大賽由主禮及看風水的陰陽先生主持,樂戶伴奏、名廚做貢品。所以流傳有“賈村大賽由三行,王八、廚子、鬼陰陽”之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