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節 發鳩山

作者:石建旺字數:1852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9
在長子縣城西有一座山,叫發鳩山。這座山可是名聲在外,要講的故事可多了。 傳說在上古的時候,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共工發怒後頭觸“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繼絕,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這“不周山”就是“發鳩山”的另一個名字。 方山峰是發鳩山的主峰,它的海拔比泰山最高峰還高出120米。山上峰戀疊起,怪石嶙峋,雲濤霧海,景色奇特。主峰上有一塊不大的平台,古人曾經在上麵修建過寺廟。在主峰的南側有一處平台,叫無風台。這個平台很有意思,據當地人說,這個地方一年四季都沒有風,點上燈放在這裏風也吹不滅,很是神奇。再偏南一點有一個洞叫做雲起洞,洞裏有一座石山,常是雲氣冉冉,有如夢幻。東山腳下有清泉,是濁漳河主要源頭。古時源頭建有“泉神廟”,後改為靈湫廟,傳說是神農炎帝為紀念其女兒所建。 炎帝為什麽要把紀念女兒的廟宇建在這裏呢?這個故事就廣為人知了。說的是古時炎帝有一女兒,名叫女娃。在東海與仙女竟遊嬉戲,不料溺水而死。炎帝知道後,悲痛欲絕,下令實行三項海禁政策:不許百姓出海打魚,不許尋仙之人去往扶桑、蓬萊等異域,不許開展海洋貿易。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小鳥,有著彩色腦袋、白色的嘴和紅色爪子,經常跟著炎帝狩獵,繞飛林中。炎帝知道這隻小鳥是自己小女兒的化身,就賜小鳥叫‘精衛’。“精衛”在父親的頭頂上盤旋了幾個時辰,都不肯離開。炎帝此時就唱了一首歌:精衛鳴兮,天地動容!山木翠兮,人為魚蟲!嬌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濤洶湧!願子孫後代兮,勿入海中!願吾民族兮,永以大陸為榮。“精衛”聽到父親“海何以不平”的歌詞,就下定決心,要填平大海!於是,她每日銜西山的木頭、石頭填到東海,這就是經典的“精衛填海”的故事。 對這事《山海經》上曾有記載,文中說:“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據考證:《山海經》裏提到的西山正是發鳩之山,傳說中的精衛鳥正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 近年來,當地人將發鳩山修建開發,就連距此不遠的申村水庫也改稱了“精衛湖”旅遊公園,使古老的發鳩山再度煥發了青春。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