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九節 英烈之女(2/2)

作者:石建旺字數:4070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13

    景萍原名景彩鳳,是晉南安邑縣人,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姐妹四人都先後投身革命。1942年,她調往冀南銀行太行四分會做出納工作,後來四分行決定在壺關店上鎮成立壺(關)長(治)縣行局,對外稱“貿易貨棧”。景萍又調任縣行局任審計股長。她關心戰友親如手足,上級發給她的新軍衣,她舍不得穿給了別人,同誌們的衣服、被褥髒了、破了,她都抽空主動給大家拆洗、縫補。她對工作更是東奔西忙、任勞任怨。她生小孩子不足百天,就趕赴工作崗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分別竟是剛做母親的景萍與還不會喊聲“媽媽”的孩子的訣別。

    郝英民在專訪張景翰老人時還曾聽他說,他與景萍烈士同是抗大畢業的校友。兩人相愛結婚後,生有一女,因戰爭年代,分隔兩地,聚少離多,景萍將出生不久的女兒寄養在哪裏,他是一無所知。後來,他又隨軍南下,臨走之前,還曾托付全國民兵戰鬥英雄徐順孩、張小保等人代為尋找失散的女兒。得到的都是沒有下落,或是可能早已不在人世的消息。

    聽了這些話,郝英民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要是能為老人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兒,不是對景萍烈士和張景翰老人最大的安慰嗎?

    於是,為了了卻一番共同的心願,郝英民與紅藏會的同誌們,他們先後尋訪了100多人。壺關縣民政局、長治市公安局等相關領導也全力支持尋親、認親。店上村的40多年前的老羊工還幫忙找到了存放景萍烈士遺骨的地方。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大家大海撈針般一次次尋訪無果時,潞安礦務局鐵運處的崔福平打來尋親、認親電話,他說他的母親崔富英一直念叨著的身世與尋找的烈士女兒的情況大致相同。

    67歲的崔富英,終於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知道了誰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她為有這樣的英烈母親而驕傲自豪。她也知道了誰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她也為自己的老父如今仍健在而感到萬分驚喜。

    是啊,切切骨肉情,牽掛了三代人的尋尋覓覓,烈士遺孤崔富英一生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能在有生之年喊聲親娘,對於景萍烈士一定是最大的告慰。據了解,崔富英的身體狀況現在還有些還欠佳,不過她的心早已是飛到了父親身邊,如今各方正在積極協調這對久別親人的見麵。相信用不了多久,崔富英老人便能見到自己的親生父親,到那時,這個遲到67年的音訊,定會讓老人倍感寬慰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