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後記(1/2)

作者:石建旺字數:527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22

    《故事上黨》叢書上、中、下三冊,至此全部脫稿付印,頗感欣喜。但又覺得書中少了點什麽,作為叢書的編輯者,這裏還想多說幾句。

    《故事上黨》是長治廣播電視台推出的一檔全新欄目,編創人員全部新組而成,如何運用電視藝術宣傳好厚重的地域文化,對他們來說壓力很大,但他們在故事的選擇、編輯與拍攝諸方麵,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努力向欄目的高標準奮進,向觀眾的高要求看齊。一年多時間以來,不僅圓滿完成了每周的正常播出任務,而且節目質量也不斷提高,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兩名欄目的策劃人在全國電視行業評比中,還獲得了優秀獎。

    基於使電視媒體的宣傳效果進一步擴大的宗旨,我們決定在播出欄目的基礎上,將相關內容編撰成冊,出版發行。由於電視媒體與平麵媒體的差異,欄目播出中有些口語方言、重複語言等在編輯時就不再使用,故書麵文字內容與播出內容在對同一事情的表述上有一定的差異,敬請讀者諒解。此外,由於時間、編輯水平、對故事素材的了解程度有限,文中難免有這樣與那樣的不足之處,甚至是失誤、失實,也一並請讀者見諒。

    《故事上黨》叢書之所以麵世,是大家共同的勞動結晶體,編輯人員隻是從中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這裏要感謝那些為欄目提供相關故事資料的人們。他們之中有的已在欄目中給予了鳴謝,但也有不少是默默奉獻者,他們的心血結晶在網絡上、史料、資料中,地方誌裏以及相關故事的出版書籍中,欄目上的同誌來不及、更多的是沒辦法征得作者同意,就在所能了解到的資料上進行了二度創作。因此,編輯人員也隻能在欄目腳本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文字整理,如在文字表述上有貌似雷同處,這裏表示致歉並給予感謝。

    《故事上黨》欄目相關內容還在繼續播出,為著弘揚地域文化,促進和諧發展的目標,敬請廣大讀者與觀眾對欄目進一步關注與支持。

    據1995年出版的《長治市誌》記載,長治市圖書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長治縣經坊村有一個叫陳慎德的人,出資一萬銀元,在蓮花池修建一座藏書樓,並請早年一同在日本留學後任山西省大都督的閻錫山題寫“琅環福地”的匾額。“琅環福地”即成為長治市第一座圖書館。那麽,陳慎德究竟是何許人呢?

    說起陳慎德,不得不提起長治縣經坊村。那個叫“陳家圪廊”的地方,是一片緊緊相連、規模龐大的古建大宅院,幾乎占據了村東的整片土地。如今,雖然不少房屋已經坍塌,但是院落裏的各種石雕、木雕和磚雕圖案依舊栩栩如生。其別致的造型、典雅的風格,足以展示出整個大宅院曾經的輝煌和絢麗。而這座大宅院,就是清朝年間的潞商大賈、京城鐵業的龍頭老大陳慎德的祖輩和他本人曾經居住的地方。

    明清以後,蔭城鐵貨久負盛名。作為當時的一項優勢產業,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一批富商大賈,陳家祖上正是這批富商的典型代表。到了陳慎德這一代,陳家的鐵貨生意如日中天,東北、河北、潞安府都有他們家族的鐵貨鋪,僅在京城就有四處鐵貨門麵。

    據說,那個時候陳家有房產1500餘間,土地300多畝,大小店鋪100多處,雇用的店員、夥計近千人。據相關資料記載,陳慎德從小聰敏好學,他父親為了讓陳慎德受到良好的教育,更好地繼承陳家祖業,設私塾、建書房、聘請教師,後又送他去日本留學,可謂用心良苦。陳慎德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又經飽學之士的教誨,加上本人勤奮好學,成為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作為陳家新一代掌門人,留洋回國的陳慎德,又會用怎樣的理念經營如此龐大的家業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