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後記(2/2)

作者:石建旺字數:527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22

    陳慎德從日本留學回來以後,大約是在民國8年、9年時期,開始經營他家的商鋪,由於在國外接受了實業興國的思想,他試探著在這方麵有些作為。

    民國12年,陳慎德從日本購進了發電機等設備,與同鄉好友在當地合夥開辦了上黨第一座機器煤礦——峙峪機器煤礦。別人的煤礦一天采煤二三噸,而且靠的主要是人背和牲畜馱,而陳家開的峙峪機器煤礦,主要是機器往上運輸,生產力大大提高。源源不斷的煤炭產出後,除了直接供應給當地數百家冶鐵煉爐廠,還大量銷往山東、陝西等外省市。據相關資料記載,陳家的煤礦當時日產煤炭數十噸,年利潤近千萬元。同時,陳慎德在經坊村還建了一個幾十畝大的桑園,計劃養蠶,做絲綢生意。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實業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到後來,他仍然以鐵貨為主,在北京、天津大量銷售長治地區的鐵貨。

    民國19年,陳慎德在天津先後開設了兩家鐵貨鋪,主要經營蔭城窟窿莊的鐵鍋、鐵蒸籠等日常生活鐵品係列。至此,北京、天津兩地共有了六處陳記鐵貨鋪。陳家鐵貨生意的實力,和每年數萬兩白銀的利潤,在當地是無人比擬的。但此時的陳慎德,也看到了一個致命的運輸成本問題。他家北京、天津六處鐵貨鋪的鐵貨,都需要從長治運送,過去交通不便,都是靠騾馬馱運,一人一頭騾,僅能馱運一二百斤,一噸鐵貨需要20多頭牲口來運,而且路途遙遠,一走就是一二十天。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約運輸成本呢?陳慎德想出了一個在今天看來都是很先進的商業模式:他首先在潞安城的老十字街開設“上義客貨棧”,又向北直上河北,每隔三五十裏,就開設自家的一處貨棧或店鋪,開設地點分別是東陽關、邯鄲、保定、豐台直至京津。陳慎德開辟的這條獨特的“陳家商路”,不但保障了穩定且較為低廉的貨源供給,而且,沿途住自家客棧還不用花錢,這是陳慎德創新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一個“無本萬利”的奇跡。

    陳慎德的家業越來越雄厚,但他卻不吝嗇、不刻薄。1925年冬,他曾將大批糧食和被服捐贈遼縣賑災濟寒。抗戰爆發後,陳慎德響應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積極參加救亡運動,多次捐款、捐糧,賑濟災民。他的這些善舉,都被傳為美談。民國21年,陳慎德出巨資,在潞安城西大街蓮花池開設報館,這是長治地區最早的一家報館。報館以孫中山“三民主義”為宗旨,出版發行《民生日報》,采編長治地區發生的大眾社會生活新聞,幾年間編輯出版百餘期。後因宣傳報道不符合當局思想等原因,報館被查封停辦。1929年,陳慎德在蓮花池建立了長治最早的圖書館——琅環福地。“琅環福地”取自元朝伊世珍的《琅環記》,意為神仙的洞府,天地藏書處。到抗戰爆發前夕,“琅環福地”藏書樓內的藏書約28600冊,其中宋、元、明、清古籍善本近200種。

    陳慎德是民國時期能夠與時俱進、敢於開拓創新的潞商代表人物,他的興業曆程是一本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曆史畫卷。陳家大院兩個刻有“世人皆濁我獨清,他人皆醉我獨醒”的石碑,則表現了一代儒商的曠世情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