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節 青浦嚐鮮正當時

作者:王曉玉字數:2216更新時間:2019-09-21 22:33:29
都知道青浦水景可人,都知道青浦是魚米之鄉,都知道青浦傍著的澱山湖養育著膏滿肉壯的湖蟹,都知道這名日“清水大閘蟹”。美味盛產於北風初起的秋日,可有人知道你若是在當下的仲春季節,走一趟青浦,逛一逛青浦第一鎮朱家角,也一樣能在盡情觀賞生機勃發的春景之餘,品嚐到種種花式的鮮靈美食,大飽一番口福,體昧到江南水鄉的獨特的飲食文化。 聽說過“囤魚”嗎?這是隻能在澱山湖“急水港”和“攔路港”捕到的特種水產。魚身不大,長不過10厘米,花背白肚,口小腹大,皮上有小網刺,望著極像河豚,但惟有河豚之鮮美,卻無河豚之毒。我曾在席間嚐過它,普通的紅燒法,卻還是嚐得出它的與眾不同——其鮮自不必說,肉質極嫩,還幾近無刺。招待我們的主家見我們交口稱讚,來了興致,便喚來服務員說,去,從魚缸裏抓兩條活的來,表演給客人們看。於是我們就見到了這奇怪的小小團魚,竟會在小姐的纖手搓揉下,一點點鼓起來,鼓起來,很快地就變成了一個乒乓球一樣的東西。主家說,這是它的條件反射,所以我們當地人稱它為“夾鼓氣魚”。主家用很道地的青浦鄉音讀著這幾個字,讓我聽起來像是在念外文似地。 春日裏捕來的“刀魚”,經了一冬的滋養,也格外的肥美。清蒸是最佳烹調法,原汁原味,不會讓那些濃湯赤醬喧賓奪主。下箸時不妨重點關注那兩片“肚檔”,透明的質地,似油非油,純是兩大塊膠丁質,入口會滿頰生香!刺雖多,但因為長而且排列整齊,不像鯽魚那般難於剔理,因此也不會影響你細細地安全地賞識那魚肉之細之白之鮮之肥。朱家角鎮上好幾家飯店,都是拿這清蒸刀魚作招牌菜的。 鎮上有一條長約百餘米的老街,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擺設著出售米粽和紮肉的小攤。整條街被粽香肉香填滿。粽是用新鮮的箬葉包的,肉是用箬葉紮的,其實那街上終日裏飄著的是濃濃的沁人心肺的箬葉的清香。五月的端午節快到了,吃粽子的欲望又一次被深深地勾動了。我在那街上走時,看見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拎著沉沉的袋,袋裏的粽子尖尖地支著它們的棱角。還有用扁扁的竹筐和方方的紅紙包裝好了的,依然還是我們幼年時常見的那種禮品包裹式樣,真會讓人覺得時光好似又倒轉了過去。 一定是水鄉特別能滋潤萬物——我自從親臨朱家角,在飯席上吃過幾塊“青浦茭白”後,竟從此認定市裏購得所有的茭白都太老、太粗,味同嚼木,由此而生了嫌鄙之心。那“青角薄稻”,過去是隻聞其名,到朱家角時領略過了鬆軟香糯的一小碗,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便發現了自己家裏從超市買來的種種品牌米,似乎都有點欺世盜名。至於五月裏的蝦,那就更是春日澱山湖裏的精靈了。 美食是一種文化,也是普通人的普通欲望。去青浦走一遭,嚐嚐鮮,於今太平盛世,實在是一樁老少雅俗皆宜的快事。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