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九章 畫中有詩 注重神韻——山水畫家張廣俊的藝術追求

作者:劉戰英字數:2614更新時間:2019-09-21 22:38:24
結識已逾花甲之年的山水畫家張廣俊先生,是在編纂《跨世紀翰墨藝術家書畫寶鑒》中被他那一幅清新亮麗和充滿詩的意境的山水畫作所吸引的。於是,先通過飛鴻作為媒介,而後登門造訪。 彼此一照麵,抑或年齡相差無幾,抑或其曾在五十年代初被空軍北京南苑機場選中繪製教材有了這段“空軍情結”,便生發出頗有些一見如故的親切。張廣俊先生那篤誠的笑容,那謙和的神態,以及畫室中那彌漫著濃鬱的墨香彩韻的氛圍,張揚著其獨特的藝術道路和富於個性的內在氣質。 交談中了解到,張廣俊先生筆名張開,號老廣,河北武邑人氏。他15歲到北京當學徒,五十年代中期畢業於北京熙化美術學校,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不同凡響的藝術追求生涯。他長期在北京地安門百貨商場從事美工。眾所周知,美工的工作是極為繁雜的,大到商場的美術設計,小到每一張圖表的製作,無一不是“分內”的差事。所以,對於山水畫的追索,隻是在業餘時間潛研的課題。 “有條件專攻自己所獨鍾的藝術當然盼之不得,沒有條件但隻要孜孜以求和舍得下大氣力,也能不斷達到自己所攀登的藝術製高點。”這是張廣俊先生切身的真實感受。 張廣俊先生曾先後得到當代著名畫家任率英、劉繼卣、張世簡和金鴻鈞的指教。但是,他在虛心向這些師長學習並且力避淺嚐輒止的同時,又力圖不落窠臼,在學習中不斷營造自己的藝術天地,豐富和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和審美追求,從而將別人的藝術為我所用,並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他認為,中國的國畫源遠流長,名宿泰鬥如星河浩瀚,可是在學習前輩大師的藝術中如果不思創新,不善變化,則在藝術上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張廣俊先生在學習前人的藝術成就中,極注重師法自然。藝術既是自然的反映,又是自然的藝術表現。所以,他利用一切可能的契機,遊覽名山大川,觀察自然,認識自然,從而藝術地把握自然的內在律動和表現自然的藝術特征。 中國的山水畫,注重寫“真、性、情”。畫中有詩,注重神韻,用筆墨表現詩句般的意境,從而在寫真中物化畫家藝術的個性與情操,更精當地表現自然的藝術之美。張廣俊先生的國畫力作《西山秋色》、《春滿人間》和《屹立千秋》等,或寓意“霜葉紅於二月花”,或象征“萬紫千紅春滿園”,或表現“雄關漫道真如鐵”,宛如凝固的詩境,又似詩緒在畫麵流溢,風骨躍然,意韻天成,駐目欣賞,使人猶人畫境,真實地感受到畫作氛圍中的飄逸、靈秀、濃烈與嚴峻,再現了藝術強烈的感染力。 張廣俊先生堅持藝無止境,學無終結。他說,一幅畫完成了,另一幅畫又從零開始。簡單看來,前一幅畫與後一幅畫貌似重複,其實後一幅畫對於前一幅畫就是一次革命,是一次創新。一個有出息的畫家,重複前人是死路一條,重複自己更是一條死路,在藝術追求上隻有不斷“背叛”自己,“擺脫”自己,才會不斷進取,不斷有所造詣。 張廣俊先生以不斷創新的藝術成就,已經舉辦了四次個人畫展,其傳略被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錄》和《中國當代翰墨藝術品精萃》等15部典集,他的畫作被國內外眾多人士所收藏。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永不懈怠和勤奮進取的張廣俊先生,一定會在進入清靜自為的境界中取得新的藝術成果。 1998.2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