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章 搏擊長空 浩氣非凡——讀陳仁忠畫鷹

作者:劉戰英字數:2606更新時間:2019-09-21 22:38:30
結識福建籍畫家陳仁忠先生之前,其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捐贈的《亞洲雄風》和《亞洲雄鷹》兩幅力作獲得的盛譽早已如雷貫耳。尤其那幅長達6.3米、寬2.3米的《亞洲雄風》,以雄鷹傲視環宇的氣勢和以力拔山兮的雄魄,征服了亞運會組委會的專家及官員,他們決定將其作為國家惟——幅國畫藝術珍品,贈送給亞奧理事會。亞奧理事會聞訊,特派五名高級官員到北京接受這幅珍品,並決定懸掛在亞奧理事會總部。這是中國畫的驕傲,這是中國畫畫家的自豪! 那時節,在我心中構思的畫家陳仁忠的形象為六個字:慓悍、粗獷、魁梧。然而,一俟不久前見到他,卻使我覺得我的想象頗有些荒誕,過於理想化,我眼前的陳仁忠,充其量不過1.60米的身高,而且身板單薄、削弱,穿著打扮也顯得不太夠“派”。但是有一點卻使我感到畫如其人,即他那清臒的臉龐上被不平常的歲月的雕刻刀所塑造出來的執著、堅韌和富有求索精神的氣質,以及在言談話語中閃爍著的對畫鷹潛質的理解和張揚。 說起來,陳仁忠是個自學成才者。自學成長者的共性是基於對事業的酷愛而產生的勤奮好學和鍥而不舍的追求。但是,自學成才者每個人又具有每個人的個性,這就是畫家所處的地域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生活對畫家情趣的鍛造。陳仁忠雖然生長在青山秀水的福建,對清塘、小溪、綠野、花鳥無不喜愛,起初他畫的大多也是花鳥魚蟲,可是到後來,由於種種生活的磨難和摔打,對藝術表現的衝動由細膩而變得豪放。於是,生活感應與藝術表現找到了最佳對位——畫鷹。他感到鷹最能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和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精神氣魄,並且也應該用鷹搏擊長空、叱吒風雲的氣魄來昭示民族之魂。他為了生動而深刻地畫出鷹的雄健勇猛、搏擊風雨、威懾兔鼠、不惟蒼天和不惟大地的凜然浩氣,他除了學習文人墨客對鷹的讚頌詩篇外,就是想方設法到生活中去觀察鷹,不斷加深對鷹的內在氣質的認識。另一方麵,他在對鷹的表現技法上,既學習傳統,又不斷從傳統中走出來,師古而不泥古,潛心研究把筆墨的有形化為鷹的氣概的無形,給人以神的感染和力的勃發。漸漸,他擺脫了具象的形似,采用“潑墨如潮”的狂放,以達到出神入化、呼之欲出的藝術佳境,追求一種氣勢,一種力量,一種神威,一種境界,從而,取精用宏,冶爐自鑄,獨辟蹊徑,自成一家。他創作的《亞洲雄風》,那雄渾鷹軀,像磐石,似陰霾,挾帶著萬鈞雷電,堅不可摧,又無堅而不可摧;那傲視蒼穹的頭顱,不懼一切風險,又敢於搏擊一切風險,顯示出一種大無畏而無畏為大的意蘊。這不正是一種體育的角逐和體育精神的表現麽?難怪此作格外得到亞運會組委會和亞奧理事會的垂青。 筆墨隨時代。陳仁忠畫鷹,將鷹的神態與時代生活緊密結合,因而他畫的鷹都具有鮮明的內在性格。他最近創作的一幅題名為《母親啊,我回來了》的雄鷹圖,隻見一隻頗像海外遊子的鷹經過長途翱翔,撲向母親懷抱般殷切而欣喜地落在廣袤而堅實的大地上,極形象而生動地說明香港1997年的回歸。陳仁忠已經畫出100多隻形態各異、寓意不同的雄鷹,蔚然大觀,氣勢非凡。 “積健為雄,丹心繪鷹”。年富力強的陳仁忠,定會以鷹的健翼和鷹的無畏不斷在中國畫的征程中展翅飛翔,拓展燦爛的未。 1997.5.10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