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六章 沉雄厚重畫太行——青年國畫家張萬峰印象

作者:劉戰英字數:2868更新時間:2019-09-21 22:38:29
在結識眾多的書畫家中,有的是先識畫後諳人,有的是先諳人後識畫。我之於青年國畫家張萬峰先生則屬於後者。 我與張萬峰實際接觸隻有兩次,而且每次都似白駒過隙。可是,在短暫的接觸中於腦海打下的烙印卻像刀刻斧鑿般深刻並難以磨逝。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一個被我所賞識的畫家朋友,事先出於對萬峰的賞識對我做了描像似的介紹,其寥寥數語,將萬峰人品秉賦活脫脫地展現在我眼前。他說萬峰人挺實在,畫也畫得紮實,很有北派山水畫的風骨和神韻。被我賞識的這位畫家朋友是在談及別的畫家朋友時隨意涉及到萬峰的,可見沒有“托兒”的成分,完全是發自真情實感。所以,越是客觀的東西其作用越強烈。 初次見到萬峰就覺得朋友的描繪絕非溢美之詞。這位出生於京都通州的北方漢子,身材魁梧,濃眉似劍,大耳如輪,憨笑中堤岸般堅實的嘴唇凝鑄著質樸、陽剛和執著,不善言辭的話語裏反而顯出聰慧、富有靈氣和具有勇於進取的氣質。 萬峰雖然出生於京畿卻成長在被北京人稱作“外地”的屬於冀中的一個小城市。成長的客觀環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矢誌不渝者卻沒有實質的意義。萬峰的確沒有係統地受到高等美術學府的教化,但他卻依靠鍥而不舍的努力爭取到在北京畫院研修的契機,並有幸得到當代山水畫家王文芳的指教;萬峰委實不像一些專業畫家那樣專一從事繪畫創作,他身任群藝館美術工作者,顧名思義,其工作是為廣大的群眾美術愛 好者服務,一期接一期的輔導班,應接不暇的求教者,加之舉不勝舉的瑣事使他確實難以靜下心來在自己的繪畫藝術上做潛心的探索。然而,正是與群眾的廣泛接觸,使他了解了群眾的情操品格和審美趨向。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燕趙大地,巍巍太行,培育和鍛塑了無數慷慨悲歌之士,使太行人倔強、耿直、豪放。太行人又酷似太行山,堅實、雄渾、厚重。萬峰對於山人合一的體察正是他多次不辭艱辛地深入太行山和接觸太行人悟化出來的。因此,他潑灑丹青創作表現太行山的山水畫,沒有南方山水的靈秀,沒有江南水鄉的空蒙,也沒有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的秀美婉約,甚至連如霞的嵐氣和似銀鏈的飛瀑都見不到,而是以黑氣很重的畫麵,以大氣磅礴的整體構圖,給人以歲月滄桑的曆史渾厚和渾厚悠久的曆史歲月的強烈觀感。他筆下的石,飽經千年風雨,嚐盡人間冷暖,雖然留下了數不盡的斑痕和創傷,但卻刀削般壁立,透著無限的蒼勁和耐力;那由石而構成的山,不是直插九重,也沒有壁立千仞,而是通過線條的塊狀結構如城牆般堅厚、凝重而堅不可摧。那表現山澗的河水,沒有流水清音和碧波漣漪,而是像凝重的鐵水一樣帶著內在力度緩緩滾動。萬峰表現太行山的山水畫,畫麵上很少有走獸飛禽,即使有幾隻山羊,或靜伏,或停立。萬峰畫的一組取名《紅屋頂》的組畫,外圓內方,畫麵上的農舍,頗見拙味。 萬峰描繪的太行山,看似靜止,其實靜中寓動。他畫的石,看似板滯,其實蘊含著堅韌勃發的氣質。再加上他在畫山石和房屋時增添一些裝飾趣味,就愈發增加了生命的律動。因此,他表現太行山的山水畫,在貌似寂靜中流動著弘揚太行山和太行山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品格,從而山被人化,人被山化,充分表現了萬峰的美學情結和對形成自己山水畫個性的體悟。所以,最近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張萬峰畫展”一開幕,不少名家看後嘖嘖稱道,認為後生可畏,在北派山水畫中別具一格。 我們相信,正值而立之年的萬峰一定會謹記“藝無止境”的至理名言,在不斷進取的探索中會不斷拓展自己的繪畫藝術之路。 1997.4.2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