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五、“愛國”與“守法”關係之辯(3/3)

作者:張義明,王文禮字數:7284更新時間:2019-09-21 23:03:05

    在一個現代法治國家,不僅政府要受法律的約束,執政黨也必須在法律範圍內活動。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生活中處於領導地位,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帶頭守法,是一切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社會團體和公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礎。遵守憲法、法律和堅持黨的領導是完全一致的。執政黨守法實際上正是體現了黨的領導,而違背憲法和法律,就必然會削弱和損害黨的領導。

    (三)愛國守法是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愛國守法,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法製建設屬於製度文明建設範疇,道德建設屬於思想文化建設範疇,二者相輔相成,都屬於廣義的精神文明建設。《綱要》中提出的“愛國守法”,正是法製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初始點和基石。《綱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規章製度。”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是深化和強化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經寫入我國憲法,成為我們的基本治國方略。為此,要在全體人民中進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識,增強民主法治觀念和人權觀念,使人們懂得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工作和生活有關的法律,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要建立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製度,依法加強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麵的管理,製裁和打擊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治就是“依法律統治”。它不僅要求確認法律在實現社會治理和國家管理中的至上性、權威性、排他性,而且是一套蘊含人民主權,尊重和保障人權與自由,國家權力受到體現人民意願的法律的有效製約,依法獲得,依法行使,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程序正義等價值理念和治國方針,更是一種基於社會生活的需要和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道義觀——而不是單純依靠強迫性的權力——建立的秩序。在這種“法治”狀態下,國家權力以及各種社會權力都受到法律的有效約束,人民的正當權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法律被嚴格地遵守和積極地利用,人們樹立起牢固的法律信仰,社會生活既有活力,又十分穩定,生產力將獲得發展,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活水平有所保障,且不斷提高。

    江澤民同誌指出:“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法治和德治,是整個治國方略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公民道德建設是以德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依法治國題中應有之義。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一個民主、富強的法治國家必然是人民安居樂業、誠信守德的國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