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調控生命節律的隱形巨手”——生物與生物鍾(2/2)

作者:董淑亮字數:3306更新時間:2019-09-21 23:07:44

    ……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20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裏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周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製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鍾”一詞。

    從生物的生物鍾的發現,到人體生物鍾的揭秘,雖然經曆了漫長時間,學者們付出了艱辛勞動,但是這一成果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與人類的生活生產,甚至社會的進步密切相關。醫學家從人體生物鍾的研究中發現,藥物在不同的生物周期中起的作用也不同,像糖尿病人在上午4時對胰島素最敏感,人得傳染病最可能死亡的時間是早晨5點半左右。生物學家利用生物鍾來消滅害蟲,如:用除蟲菊消滅蒼蠅在下午3時最有效,誘殺蟑螂最好是在下午5時,等等。生物鍾這一現象的發現,對從事栽培學、畜牧學、生理學及航天航海研究的科學工作者,都有許多十分有益的啟迪。

    “小檔案”

    宇宙飛船在飛離地球後,四周是幾十億顆亮閃閃的星星,地球上的晝夜交替、氣壓變化、溫度起伏及其他的原因都被遠遠地拋在腦後,航天員的生物鍾全給撥亂了。航天員的睡眠是受人體的生物鍾來控製的。由於外界環境改變,人體的生物鍾也改變,所以航天員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嚴格遵守製度,按規律作息,並通過一定的外界刺激,有節奏地作用於宇航員,讓人體符合地球上的24小時循環,從而保證航天員在航天飛行中的睡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