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章 在美夢中生活——動物冬眠與醫療(2/2)

作者:董淑亮字數:4202更新時間:2019-09-21 23:07:55

    目前,盡管人類對動物冬眠的認識用於醫學實踐的路非常漫長,但是醫生們已經懂得在做某些外科手術台時把病人體溫降低7個攝氏度,通過短暫的缺氧避免讓病人失血過量或器官受傷。當然,這與冬眠動物相當於冰箱溫度的體溫相比還差甚遠。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動物冬眠之謎一定能全部揭開。屆時,科學家將會更好地利用動物冬眠的啟示來造福人類。

    “小檔案”

    動物冬眠也叫“冬蟄”,它是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鬆鼠等都有冬眠習性。刺蝟在冬天縮進泥洞裏,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心跳每分鍾隻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裏,半個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一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裏2~3分鍾後,就會被淹死呢。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動物在冬眠時,血細胞還會大大減少。平時,1立方毫米土撥鼠血液中,會有12180個白細胞,但冬眠時平均隻有5950個,然而,讓人奇怪的是,盡管體內“衛士”——白細胞大大減少,但冬眠動物卻從來沒有發現生病的。至今,人們仍然未完全揭開動物冬眠之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