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章 生命在攻防進退中延續——動物與軍事戰術(2/2)

作者:董淑亮字數:3240更新時間:2019-09-21 23:07:56

    蟹珠為了獵取食物,把自己打扮成“花蕊”一樣,而後一動不動地潛伏在黃花的花蕊上,當蝴蝶、蜜蜂等小昆蟲來采花時,突然伸出毛毛茸茸的長腿,將昆蟲擒獲當作美餐。在戰爭中,將部隊偽裝成與戰場地形大體一致的形態,等待敵人進入伏擊圈,而後抓住戰機發動突然襲擊,將敵人一舉擊敗,學的就是“蟹珠取食術”。

    有一種天蛾,為了偷吃蜜蜂,用長吻與唇上的觸相互摩擦,發出的聲音很像蜂王分娩時發出的聲音,騙過守衛的蜜蜂,大搖大擺地進入蜂巢偷蜜。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派出一支部隊偽裝成埃及軍隊,駕駛著上次戰鬥中繳獲的埃軍坦克,從埃軍的第二軍團和第三軍團之間的間隙渡過蘇伊士運河,插到埃軍的後方,切斷埃軍的後路,迫使埃及的第三軍團投降。這種戰術與“天蛾騙術”如出一轍。

    “兵不厭詐”,是一種佯動戰術——在戰爭中以假亂真、佯裝敗退等,誘敵深入,尋找戰機。其實,這種戰術最初是向動物學來的。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生存競爭中,動物們弄虛作假、玩弄騙術的謀略早已駕輕就熟……

    大千世界,動物們各有韜略,成了人類戰略戰術誕生的搖籃。

    “小檔案”

    戰略戰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孫子兵法》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孫武所寫,距今約有2000多年,比西方最早的軍事著作《遠征記》早100多年。孫武是春秋時的齊國人,後來到達吳國,把他所寫的研究戰略戰術的專著《孫子兵法》獻給吳王闔閭,並輔助他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和齊國,使吳國成了稱雄一時的霸主。300多年前,《孫子兵法》傳入歐洲,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甚至走進一些軍事院校的課堂。據說,海灣戰爭時,美國總統的辦公桌上一直放著兩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孫子兵法》。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把《孫子兵法》發到每個士兵手中。直至今天,《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仍廣為流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