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八章 用“炮彈”打小鳥——甲蟲與二元化學武器(2/2)

作者:董淑亮字數:2940更新時間:2019-09-21 23:08:22

    小小的甲蟲在極短時間內,能產生和連發如此危險的化學武器,自己卻安然無恙。科學家解剖了它的身體後發現,它的爆炸內壁有一層非常堅韌的襯膜,襯膜的成分跟昆蟲的外骨胳成分極為相似,它足以抵抗爆炸時產生的高溫和高壓。

    軍事家們受到啟發後,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二元化學武器。普通化學毒劑裝在炮彈裏會腐蝕彈體,而且自身也會變質,平時大量貯存毒劑會很危險。二元化學武器則有許多優點,如易於生產和儲存,運輸安全,隻有炮彈打到敵方陣地時,才會變成劇毒的化學毒劑。它的原理是:將兩種或多種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別裝在隔開的容器裏,炮彈發射後,容器隔膜破裂,使兩種毒劑中間體在彈體飛行的8~10秒鍾裏,迅速混合而起化學反應,在觸到目標的瞬間生成致命的毒劑,用來殺傷敵人。

    “小檔案”

    化學武器是以毒劑的毒害作用殺傷、疲憊敵有生力量,遲滯、困擾其軍事行動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俗稱“毒魔”。在大規模殺傷武器的三大家族中,化學武器最先橫空出世,有著百年的罪惡史,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就造成127萬人中毒、9萬多人斃命。其中,生於德國一個猶太富商家庭的化學家弗裏茨·哈伯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主要的化學戰幾乎每次都與哈伯的指導、研製有關。因此,哈伯被人們稱為“現代化學戰之父”。化學武器與核武器、生物武器相比,它的研製、裝備費用和所需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幾乎所有具備化工工業的國家都能生產,因此,倍受一些無力研製和生產核武器、生物武器的不發達國家的青睞,被世人稱作“窮國的原子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