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一十九章 是“魔鬼”還是“功臣”——細菌與冶金(2/2)

作者:董淑亮字數:3570更新時間:2019-09-21 23:10:19

    更為奇妙的,科學家還用細菌來發電。1910年,英國植物學家利用鉑作為電極放進大腸杆菌的培養液裏,成功地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細菌電池。1984年,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太空飛船使用的細菌電池,其電極的活性物質是宇航員的尿液和活細菌。不過,那時的細菌電池放電效率較低。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細菌發電實現了重大突破,英國化學家讓細菌在電池組裏分解分子,以釋放電子向陽極運動產生電能。具體方法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諸如染料之類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為稀釋液,來提高生物係統輸送電子的能力。據測算,每100克糖可獲得的電能,遠遠高於現在使用的電池的效率,而且還有10%的潛力可挖掘。隻要不斷地往電池裏加入糖,就能持續發電達數月之久。人們還希望利用細菌發電原理來建造細菌發電站,隻不過這種細菌發電站成本太高,還屬於探索階段,一旦可以用鋸末、秸稈、落葉等廢棄的有機物的水解物來代替糖液的話,細菌發電就會成為一種環保能源。目前,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發展細菌發電,製造出了各種細菌電池,讓細菌為人類供電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將會變成美妙的現實。

    “小檔案”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小棍子”。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1834~1919)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安東·列文虎克(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1822~1895)和羅伯特·科赫(1843~1910)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這就是人類對細菌認識的簡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