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道德經》對中國傳統經濟賦稅思想的影響(1/5)

作者:曹欽白字數:12236更新時間:2019-09-21 23:18:47

    中國的傳統經濟賦稅思想在文本的意義上是片斷的、零散的、缺乏係統性的,散見於曆朝曆代的經史子集和官員奏章中,相對於16世紀以來歐洲同時期的係統論述、專著,如17世紀威廉·配第的《賦稅論》、18世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19世紀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等著作,難免相形見絀。但如果肯下工夫,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搜集整理分析,還是能夠拚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賦稅思想體係來的。筆者幾年前借助於《中華思想寶庫》以及一些零散的著作,將從先秦以來到清末的財政稅收思想爬梳整理出一篇《中國傳統賦稅思想批判》(《稅收與社會》2004年8期),當時認為大致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用。

    然而,幾年下來,筆者發現了此文的一個明顯缺陷,即缺乏在中國思想史占重要地位的《道德經》或道家對稅收思想的論述。道家(教)是同儒教、佛教並列的中國思想史上三個源頭之一,雖然在秦漢時期的儒道之爭中,道家的意識形態最終被儒家思想壓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道家思想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其對世人、對統治者思想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當然,其影響更多的是在宇宙觀、人生觀方麵,而不是在治國理財方麵。因此,這導致治學者往往忽視其學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魯迅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這說法可能偏頗、絕對,但就中國思想在世界範圍的傳播和影響看,《道德經》作者老子的影響大於孔子,在西方,《道德經》是僅次於《聖經》而被印刷出版最多的經典,這可能是許多國人不曾料想到的,老子——道家的治世思想在美國等國更被很多人接受,美籍華人張緒通說:“漢唐盛世是靠道搞好的,美國是靠道搞好的。”雖然這可能是不謀而合,但其核心理念的偶合我認為不是偶然的。當今西方世界已進入了後現代時代,老子——道家的理念更符合西方人對環境、對人生觀念的認識,因而有可能更加大行於世。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態不平衡,先富起來的地區、人群,也會更加認同老子的“道”。從這個意義上看,老子——道家的理念正未有窮期。

    老子出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按《史記》記載,與孔子同期,比孔子年長。相傳孔子曾向老子問“道”,對老子非常敬佩,有“其猶龍乎”的驚歎和“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喟。《道德經》乃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構成道家思想的核心,晚老子3個世紀的莊子,在思想史上與老子齊名,被並稱為老莊。但莊子的思想主要集中於個人主義方麵,他把老子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發展為躲避現實,寄情山林,以保持心靈的純淨和追求逍遙的境界,他亦可謂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鼻祖,其論述在治世方麵與老子幾乎沒有相交。因此本文的取材、分析、評述均集中於《道德經》文本,這是需要說明的。

    《道德經》洋洋乎五千言,後人將其分為81章,其實整體無非兩大方麵:前37章講述“道”,後44章論述“德”,合二為一就是《道德經》,道是老子的宇宙觀、自然觀、哲學觀;德則是道的體性、特征在人身上的體現,是道的人格化、倫理化,在道的統率和指導下的人生觀和社會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