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意向與特征(1/5)

作者:趙本義, 李建森字數:14792更新時間:2019-09-21 23:19:36

    趙本義

    改革開放20年,是中國社會發生曆史性變化的20年。回顧這20年的曆史進程,凸顯的成就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巨大進步。但當要全麵審視改革開放20年的曆史麵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20年也是中國人思想觀念發生巨大碰撞、裂變和飛躍的20年,我們應當給予十分的關注和透徹的理解。因為,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有思想的巨大變化甚至是裂變相伴隨,而且,從思想觀念的變化對改革開放的功能意義上來說,思想變革是改革開放的先導和契機,這種變化的內容和過程、程度和走向對改革開放起著強有力的製約作用。所以,隻有深入地理解當代中國思想觀念變化的機能和規律,才能對改革開放的脈相、機理和前景有一個透徹的把握。

    一、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核心

    當我們要評估當代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精神麵貌的現狀及其變化過程時,我們實際上已進入到一個極富爭議的領域。由於人們對思想意識、精神麵貌發生變化的領域、對象和評價標準的差異,往往可能導致不同的結論,有時甚至會大相徑庭,截然對立。例如,當人們要對20年來人們關於婚姻關係的道德觀念發表見解時,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會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有些人則會拍手稱快,認為這是人的自我解放。不管怎樣,當我們從社會意識、精神麵貌變化的主導潮流、基本方向這一宏觀視角來觀察時,從社會意識、精神麵貌與社會發展基本趨勢間的協合性這一基本參照背景去評價時,當代中國思想意識和精神麵貌的基本特征就會昭然若揭。可以說,當代中國思想意識和精神麵貌,主要是通過包含一定啟蒙成分在內的思想解放這一基本形式來體現時代精神的。

    從本質上講,思想解放是思想方式或思維方式的變革,核心在於要改變思想的依據,包括思想的對象範圍、思想的前提和是非準則,其目的在於解除對思想的既定束縛乃至一切枷鎖,確定自由思考的社會保障條件和環境,使思想能夠按照自己的本質不受任何外在限製地進行思考。

    當然,思想的自在自由,並不是說,人的思考不受任何限製和沒有任何條件,而是說,從思想自身的本質特征和創造豐富多樣的思想成果的客觀要求上來看,應該讓其自由,不應該人為地設置種種障礙。但從思想的現實性上看,思想的條件和限製性的東西卻處處存在,大概包括三個基本方麵:思想的物質條件、思想的觀念性依據、思想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規範。後兩者往往會融合成一種固化的思維模式,這種既成的思維模式往往會對思想自由形成壁壘,構成威脅。所以,思想不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進行思考時或者是受自己的習慣思維模式的限製,或者是受社會所認定的思想理論和理念體係的束縛,或者是沒有自由思考的社會條件。由此可知,思想解放實質上是要思想自由。這不是說,人們沒有觀念或理論,沒有思想或沒在思想,而是說,他們在思想時,完全處在一種被既定理論或觀念所束縛的狀態中,從而對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思想成果喪失信心。他們在既定的觀念體係和理論框架中苦苦地探索,從不進行任何突破該理論模式的創造。即使他們偶爾得到了某種“異端”觀念,也企圖從原來的理論框架中去加以消解。由於完全信仰這種理論模式的唯一真理性,從而忘記了這種理論的可錯性實質,對任何有別於該理論的思想成果持否定態度。他們不再接受任何別種觀念了。他們一旦思維,就完全陷入在既定理論模式的窠臼中。從他們對自我理性的不信任上看,也可以說他們沒有思想或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需要確立獨立思考的自我理性的權威。思想解放的目的,就是要使他們明白思想理論本身就是人的創造物,是我們思考的成果和工具。要掌握工具,不要為工具所掌握。

    所謂思想啟蒙,德國古典哲學大師康德曾說:“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指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引別人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麽,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加於自己的了。要敢於認識!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總之,思想解放和思想啟蒙是要樹立主體自身的權威,破除迷信,倡導獨立思考,是勇敢、堅定地用自己的理性去懷疑、置問、批判和探索的一種思想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