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部分(3/5)

作者:(明)袁宗道,(明)袁宏道,(明)袁中道字數:44694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36

    良無丘壑貴,安有火食仙——這兩句是說:雖然沒有在丘壑山林那樣的自在適意,卻有吃火食這樣的神仙日子。火食:生火做飯。《禮記注疏》卷十二:“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陵穀且難平,安問缺與完——這兩句是說:山陵和大穀都很難鏟平填滿,怎麽能夠尋問殘缺或者完滿呢?陵穀:高山與峽穀。

    角者奪其齒,飛者不能潛——這兩句是說:有角的動物,天奪其利齒;能飛翔的鳥兒,卻不會潛水。角者:指有角類動物。飛者:指有翅類動物。

    鵬飛不笑鶯,夔行不愛螭——這兩句是說:大鵬高飛而不嘲笑鶯雀的蓬躍,夔龍踸踔獨行,也不羨慕螭龍的縱恣騰挪。夔:傳說中的一足龍。《爾雅翼》卷十八曰:“夔一足之獸,狀如牛,蒼身無角,生東海中流波之山……莊子稱夔踸踔(chěnchuō)而行,則憐蚿(xián),蚿多足則憐蛇。”螭:傳說中沒有角的龍。

    爾莫信爾意,兩粥擁衾眠——這兩句是說:你不要放任自己(悠閑適意的)想法,還是飽吃兩頓飯,擁著被子舒舒服服的睡覺吧。

    這是宗道自剖心態的一首詩。全詩分三層。前八句為第一層。寫自己思緒困頓、出處兩難的個人生活狀況。首句發問,提出“一適”與“萬全”的尷尬局麵。後六句回答,以自己切身經曆作答,有實在可信的依據。“愛官”與“愛閑”的矛盾,“諱譏”與“諱錢”的為難,“持兩端”與“取萬全”的異變,難免會攪得詩人心神不寧。中間十四句為第二層,“人生朝露促,世福誰能兼”為轉折句,結上啟下,為下麵詩人用人事、自然事例解說不可兼得張本。裴相不能兼清閑,淵明不能兼“溫飽”,“陵、穀”難平,“角、齒”不兼,“飛、潛”不共,所有一切人事、自然事例都在開解詩人,也是詩人自己找到的平複矛盾心理的良藥。結尾兩句第三層,詩人選定了走白居易的道路,“飽食飯,擁衾眠”,作為全詩和自己尋繹的生活終極目標。全詩神情畢露,說理成章,用典恰當,語言嫻雅。

    食魚筍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在公安作。這是宗道回家後適意心態的記錄。詩人在京城為官幾年,總有拘束不適之感。返回公安老家以後,處處是舒心快意,竹筍隨手可得,江魚遍地都是,重要的是這裏人情和美,沒有爾虞我詐,諸事平和順意。

    竹筍真如土,江魚不論錢。百年容我飽,萬事讓人先。

    交態歸方識,冰心老自堅。雨窗倚綠樹,宜醉更宜眠。

    竹筍真如土,江魚不論錢——這兩句是說:新鮮的竹筍便宜如泥土一樣,隨手可得。江裏的鮮魚,更是不用花錢買。這是說老家公安物產之豐富。

    百年容我飽,萬事讓人先——這兩句是說:竹筍、鮮魚,可以滿足吃飽,平日萬事也不用和旁人爭強鬥狠,讓著別人。從這句可以讀出詩人在家生活的平靜心態。不愁吃飯,不用逞強,一派嫻雅氣度。

    交態歸方識,冰心老自堅——這兩句是說:世態交情之炎涼冷暖,在歸隱之後方才明白;堅貞剛強的本心,愈老而愈純真堅強。交態:指世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意思是官場中的交情隻有在歸隱後方才真正明白。唐·杜甫《久客》詩:“羈旅知交態,淹留見俗情。”冰心:像冰一樣晶瑩明亮的心,比喻心底純潔,表裏如一。

    雨窗倚綠樹,宜醉更宜眠——這兩句是說:下雨時,窗口正好對著綠樹,這是既適合飲酒陶醉,更適合高眠酣睡。

    此詩造語平和,詩境恬淡,非常吻合詩人溫雅的性格,可謂文如其人。首聯入題,寫公安鮮筍、鮮魚之多而豐富。詩人用了口語入詩,“真如土”、“不論錢”,衝口直出,喜悅之情不能掩飾。頷聯承接自然而又遞進,由物產而及人事,公安老家物產豐饒,人情純樸,因而詩人可以優遊謙讓,不用與人爭短長。頸聯是一個妙聯,這是多年人生經驗的結晶。也許隻有在官場浮沉過的人,方有此警句。尾聯以景收束,含蓄不盡,而老家諸事寧靜,人情諧和,隨詩行流淌而出。

    寄無念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在公安作。無念,名深有,麻城人。俗姓熊,少孤,剃度後遊遍諸方。李贄居麻城,無念與之遊,執弟子禮。焦弘、陶望齡、黃輝、宗道昆仲皆禮致。晚入黃柏山建道場。諸方謂黃柏門庭高峻,一時有“天童打、黃柏罵”之語。宗道好佛,宏道、中道也在其影響下,談禪論道。這首寄給無念的詩,寫盡談玄知音遠遊後的寂寞之情,思念友人的情感誠摯濃烈。

    最苦天涯去,玄言稀賞音。相逢談果報,同事見悲心。

    枯峭人難合,清羸病易侵。空談有長者,相對好開襟。

    最苦天涯去,玄言稀賞音——這兩句是說:人生最痛苦的是知音友人遠離而去,高深的玄言很少有人欣賞分享了。玄言:神妙莫測的言談,多指談禪論道的話語。唐·羊士諤《西郊蘭若》詩:“寂寞傳心印,玄言亦已忘。”

    相逢談果報,同事見悲心——這兩句是說:相逢的時候大多數是談論世間因果報應道理,共同處事之間,又隨時流露出慈悲心懷。果報:因果報應,佛教的一種宿命論。《法苑珠林·無三昧經》:“一善念者,亦得善果報;一惡念者,亦得惡果報。”悲心:佛教語,願解他人痛苦之心。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精神。《大智度論》:“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枯峭人難合,清羸病易侵——這兩句是說:(你)為人枯峭俊拔,不容易和人相處,身體清臒羸弱,疾病容易侵襲。這句說宗道擔心無念性格寡合,體質較差。

    空談有長者,相對好開襟——這兩句是說:願你遇見長者可以在一起談空論道,一起敞開胸懷暢談對空無的體悟。空談:即談空。空,佛教的基本概念之一。指萬物從因緣生,虛幻不實。開襟:比喻朋友知己間真誠無拘的交談。

    這是首寄遠懷人的詩。首聯寫詩人在好友走後的思念痛苦,沒有知音談道論學的寂寞。此聯將兩人知己之情深,與思念之深切,交錯寫出,一語雙意。頷聯回憶兩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一起探究佛理,追尋因果、慈悲的大智慧。補足了上句的思念原因。頸聯寫自己關心友人,擔心他個性“枯峭”寡合,身體“清羸”纖弱,有告誡叮嚀之意。尾聯設想無念一定也會遇見談論佛法世外知己,也會敞開胸襟,相處甚歡。詩句從離別的痛苦想念開始著筆,以祝願無念生活安好作結,結構縝密,情韻諧和,切合兩人論道談禪的身份。

    新春索居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在公安作。索居就是獨處無味的空寂感覺。宗道在出世與隱居問題上,時常會出現矛盾的心理。一方麵是迫於嚴親和社會責任不得不出去當官;一方麵又希望過樂山樂水的自由放任生活。有時又會對這種優遊放任的生活產生厭倦,哀歎時光的流逝,產生了無所事事的寂寥之感。這首詩就是詩人兩難心境下的記錄。

    春來任索居,青草上庭除。向日憑烏幾,因風檢蠹書。

    獨行常隱竹,遠害欲同樗。無複看花興,空驚鬢發疏。

    春來任索居,青草上庭除——這兩句是說:春天到了,任由一個人孤單地住著,青草茂盛,已長過院子裏的台階。索居:孤單獨居。庭除:庭前階下,庭院。

    向日憑烏幾,因風檢蠹書——這兩句是說:有時向著太陽憑著烏幾曬太陽,有時坐在春日風頭,翻檢被蠹蟲咬爛的舊書。向日:朝著太陽,麵向太陽。烏幾:黑色小桌子。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贈衛大郎鈞》詩:“白頭供宴語,烏幾伴棲遲。”蠹書:被蟲子蛀壞的書籍。唐·韓愈《雜詩》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獨行常隱竹,遠害欲同樗——這兩句是說:一個人在外麵行走,常常隱在竹林裏,避免路人看見,想和臭椿樹一樣可以長生遠害,不被時人糟踏。樗(chū):臭椿樹。樗櫟,比喻無用之才。《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無複看花興,空驚鬢發疏——這兩句是說:也沒有看花賞春的興致,白白驚歎自己鬢發日日變得稀疏了。詩人哀歎時光的流逝,為自己的離群索居生活打上了淡淡的哀愁。

    此詩被前人評為“清潤和雅”。全詩清靜簡淡。“青草上庭除”之“上”看似無心,而春意漸長,時光流逝,人閑物轉等種種意味俱出。“向日”、“因風”兩句,人似無心,物亦無意,物我兩忘,溫潤和雅。頸聯似乎在說理,又似乎作辯解,但詩人孤獨身影還是清晰可見。尾聯流露出冷清索居的淡淡閑愁,也是晚明士人心靈矛盾的一個縮影。

    荷花池

    此詩作於何時具體時間不清。據孟祥榮《袁宗道集箋校》考證該詩大約作於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至萬曆二十八年庚子(1600)之間。這是一首與友人冶遊之後的即興之作。顯露出詩人冶遊放浪的閑情雅致。

    綠水映紅蓮,蓮葉何田田。身在眾香國,沉醉複高眠。

    綠水映紅蓮,蓮葉何田田——這兩句是說:綠水映照著紅蓮,鮮豔異常,荷葉茂密,一望無際。田田:形容蓮葉相連的樣子。《古樂府·江南曲》:“蓮葉何田田。”

    身在眾香國,沉醉複高眠——這兩句是說:身在眾香之中,正是喝酒暢懷愉悅的時候,更是酣暢睡眠的最好地方。

    宗道兄弟都有冶習,因此詩中有很多的浪詞豔曲。這些浪詞豔曲一麵是他們生活的記錄,一麵能很好的表現宗道兄弟詩歌才情,呈現出一種自由放歌的浪蕩之氣。這首詩起句寫景,但景中寓情。有眼前無邊紅花綠葉的實景,也暗示身邊的紅香翠袖,妙在含蓄不露。第三句轉的輕靈,承上句點明景物,啟下句“沉醉”、“高眠”之愉悅。“眾香國”寫荷花之實景兼暗示身邊之聲色,豔而不俗。此詩隨手點染,靈性呈露。寓綺豔於美景之中,可作宗道兄弟學習民歌風調一例證。

    齋中獨坐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1594)作於公安。這首詩也是詩人居家心情的寫照。詩人遠離官場的爭鬥和喧囂,獨處公安家中。有家人的陪伴,有兄弟和詩社同道的切磋、唱和、遊玩,心情是愉快的,生活是適意悠閑的,因此詩歌淡雅溫和,富有禪機。

    經旬不出戶,春草閉門深。豈少為歡處,都無向日心。

    雲根披遠畫,竹韻譜新琴。縱處塵囂內,閑蹤未易尋。

    經旬不出戶,春草閉門深——這兩句是說:十幾天沒有走出家門,春草勁長,幾乎堵住了門口。經旬:超過十天的時間。旬,十天。唐·白居易《寄張十八》詩:“經旬不出門,竟日不下堂。”閉門深:形容植物高過門檻,擋住了出入的路口。唐·劉長卿《九日題蔡國公主樓》詩:“晴山卷幔出,秋草閉門深。”

    豈少為歡處,都無向日心——這兩句是說:難道是缺少遊樂玩賞的去處,隻是心情不好,沒有往日那種玩賞山水的興趣而已。向日:往日,從前。

    雲根披遠畫,竹韻譜新琴——這兩句是說:遠山石腳,雲嵐如畫;清風拂過,竹子發出的聲音好像新琴演奏那麽悅耳雅致。雲根:山石。古人認為雲是從山石中產生的,故稱為雲根。

    縱處塵囂內,閑蹤未易尋——這兩句是說:即使身處塵囂之內,閑暇的心態,還是不容易得到。

    宗道論詩反對模擬,但他對白居易、蘇軾等人的詩作非常喜愛,還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白蘇齋”。此詩首聯引用前人詩句而略加改動,如上注釋,“經旬”用白居易原詩,“閉門”僅換一字,雖借用,但不妨意思的生新,仍符合詩人當時心境。這和一般的模擬、抄襲不可等同而語。頷聯承接首聯,作進一步的拓展,說明閉門不出的情由,沒有“向日心”。頸聯宕開,詩人遙望遠山,春意盎然,山石、雲嵐、新竹、清風似乎在召喚詩人的遊賞。尾聯說自己心情不寧靜,難覓閑暇。宗道詩歌雖有公安派求新的特點,但不如宏道詩歌那麽溜滑、俚俗。其五言詩寫景抒情俱含蓄溫雅,不張不怒,耐人品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