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部分(2/5)

作者:(明)袁宗道,(明)袁宏道,(明)袁中道字數:45276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39

    又被閑驅出,冥鴻那可飛。添多新蒜發,典盡舊荷衣。

    柳密雲侵郭,荷長水漫磯。鷗鳧爭作語,客子幾時歸。

    又被閑驅出,冥鴻那可飛——這兩句是說:又被閑散驅趕出來,冥鴻哪能夠再飛翔於人間?起句不說自己出門求官,反說是被“閑”驅趕出來,用字刻意求新。

    添多新蒜發,典盡舊荷衣——這兩句是說:當去了穿舊的世外衣服,頭上增添了不少的白發。蒜發:白發。勞心計算,則發易白,故雲。

    柳密雲侵郭,荷長水漫磯——這兩句是說:柳樹密密,雲水侵入城郭;荷箭挺舉,湖水漫過了石磯。柳密:柳樹密布。侵郭:延伸到了城門口。荷長:荷箭長出水麵。這一聯寫故鄉的景物,依依不舍的故土之情,在景物的刻畫中泄露出來。

    鷗鳧爭作語,客子幾時歸——這兩句是說:鷗鳥鳧鳥爭著詢問:“你客遊什麽時間才回來?”鷗鳧:鷗鳥和野鴨。這都是長江沿岸典型的水鳥。客子:代稱遠出家鄉的遊子。

    這是記錄宏道複出求官時心態的詩。此詩借物寫心,直陳胸臆。不說自己“求官”卻反話說被“閑”驅遣出來,一個“又”字,幾多無奈,不待言而自出。“冥鴻”因高潔而傲世,怎麽可以飛入人間去?詩人頭發白了,休閑的衣服賣了。密柳好似來挽留告別,荷花好似爭出水麵來探望,與自己相處無間的鷗鳥也在詢問自己:“這一去何時再回來?”孔稚珪《北山移文》極寫樹木對假隱士的嘲笑之情態,此詩的自然景物和詩人是相親相愛、和諧無間的,也襯托了詩人對優遊山水的留戀之情。

    麗陽驛題壁

    萬曆三十四年丙午(1606)作於赴京途中。這是宏道經過六年隱居生活後,寫的一首反映社會現實的詩。詩人在柳浪館優遊山水,享受歌舞的適意生活。在走出柳浪以後,看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賣兒賣女、逃荒丐食、官吏欺壓、民不聊生。麵對如此景象,詩人繼承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樂府精神,提筆寫下了這首哀歌。

    近驛辨語聲,入驛知麵貌。昔當歲時,驛人奔浩浩。

    牽爺負男女,南出荊門道。公安彈丸地,饑兒相呼號。

    傭力及賃舂,經曆幾寒燥。幸而值歲稔,次第還井灶。

    鄉音半相雜,衣服宛然肖。道旁垂白翁,昔見猶年少。

    見我感且泣,壺漿相迎勞。垂頭語老翁,邑中今苦澇。

    翤田無寸收,高鄉有蟲耗。部符搜宿逋,縣家敢遲驁。

    粥田田不售,兒女輸官鈔。壯者思逃移,溝壑生難料。

    此鄉小有年,蔽邑敢相告。願作廡下兒,驛人勿嘲笑。

    近驛辨語聲,入驛知麵貌——這兩句是說:走近了驛站,辨別說話的聲音就知道這裏有老鄉,進了驛站,認出原來是老家的熟人。

    昔當歲祲時,驛人奔浩浩——這兩句是說:過去在年成不好遭遇災害之時,驛站人們浩浩蕩蕩向別處奔走(就食)。歲祲(jìn):祲:古代迷信稱不祥之氣,妖氣。歲祲:一年到頭妖氣彌漫。此處指年成不好。

    牽爺負男女,南出荊門道——這兩句是說:帶著老父,背著兒女,鄉親們一起南出荊門道逃荒。牽爺:拉著老父。荊門道:古荊州通往省外的官道。

    公安彈丸地,饑兒相呼號——這兩句是說:公安本是彈丸之地,遍野都是饑寒哭嚎的人。彈丸:比喻很小的器物或者地方。

    傭力及賃舂,經曆幾寒燥——這兩句是說:替別人幹活舂米,經曆了幾個寒暑往來。傭力:出賣勞力,給別人幹苦力。賃舂:給別人作舂米的雇工。

    幸而值歲稔,次第還井灶——這兩句是說:有時幸而遇見好年成,陸陸續續返回家鄉。歲稔:年成成熟,收成好的年分。井灶:相傳古製八家為井。引申為人口聚集地,即家鄉。

    鄉音半相雜,衣服宛然肖——這兩句是說:鄉音夾雜著外地的土音,衣服樣式還保持著老家的樣子。

    道旁垂白翁,昔見猶年少——這兩句是說:大路邊看見白發老人,猶是過去認識的那些少年孩子。垂白翁:白發老人。

    見我感且泣,壺漿相迎勞——這兩句是說:(鄉親)看見我感動以至於哭泣,爭著端茶遞水,迎接慰勞。壺漿:瓦壺裝著湯水。

    垂頭語老翁,邑中今苦澇——這兩句是說:低頭告訴老翁,老家現在正遭受水災。苦澇:澇,雨多成災。

    漥田無寸收,高鄉有蟲耗——這兩句是說:低窪的水田顆粒無收,高出水澇的田塊又遭受到蟲害,幾乎沒有收成。漥田:低窪的水田。

    部符搜宿逋,縣家敢遲驁——這兩句是說:上級又在催促收繳積年所欠稅賦,縣官怎麽敢怠慢推遲?部符:官府文書。宿逋:累年積欠的稅賦。遲驁:推遲放縱。

    粥田田不售,兒女輸官鈔——這兩句是說:百姓賣田賣不出去,隻有把兒女給官府抵作奴隸,當做稅賦。粥田:賣田。官鈔:官稅。

    壯者思逃移,溝壑生難料——這兩句是說:身強力壯的考慮著逃到外鄉,但外鄉生死難以預料。壯者:身體健壯的人。溝壑:本意為溪穀、山澗。此處指死在外鄉。

    此鄉小有年,蔽邑敢相告——這兩句是說:這裏年成稍好,才敢於把家鄉的困頓告訴你們。有年:收成好的年分。

    願作廡下兒,驛人勿嘲笑——這兩句是說:(我)願意過繼養在你家裏當兒子,請你千萬不要笑話。廡(wǔ)下:廡,正房兩側的房屋。此處意思寄養在人家,寄人籬下。

    這是宏道寫實的作品。一、二句交代異地遇見鄉親的情景。三到十二句寫這些鄉親流落到異地的原因。年成不好,饑民隻有流落他鄉。十三句到十八句寫異地鄉親對自己的熱情接待,“鄉音”、“故服”、“壺漿”等詞寫了異地鄉親的好客和對家鄉人的關愛。十九句到三十二句寫家鄉現在的慘狀和詩人自己的願望。自然災害深重,官府的催逼雪上加霜。“田不熟”、“高鄉蟲耗”、“部符催逼”,因而百姓的出路就是“粥田”、“賣兒賣女”、“逃往他鄉”。最後兩句,說出自己的願望。全詩以對話和寫實為主。詩人的主觀情感在詩行裏自然流露。明末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社會現實,被揭露無遺,詩人的憤怒和痛苦不待言而出。

    宜城飲王舍人家留別

    萬曆三十四年丙午(1606)在宜城作。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中寫了對主人接待的感謝和對主人安居樂業、自在生活的羨慕之情。原詩題注:“邑有淳於髡、杜康墓。”

    桕葉如丹鄢水濱,芙蓉花裏駐蹄輪。

    尊前齊贅能詼語,甕裏杜康苦泥人。

    白日共驚頭上雪,青衣爭掃鬢間塵。

    雞聲喔喔催行李,到底輸君自在身。

    桕葉如丹鄢水濱,芙蓉花裏駐蹄輪——這兩句是說:在桕葉如丹的鄢水之濱,停車在芙蓉花裏,到了故人家中。桕葉:烏桕樹葉,遇霜緋紅如丹。鄢水:亦名夷水,自南漳縣東流入宜城縣,南入漢水。蹄輪:指車輪,也指馬車。

    尊前齊贅能詼語,甕裏杜康苦泥人——這兩句是說:喝酒時享受著詼諧的話語,名酒杜康也足夠醉人如泥。齊贅:《史記·滑稽列傳》:“淳於髠者,齊之贅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唐·劉禹錫《題淳於髠墓》詩:“生為齊贅,死作楚先賢。”杜康:傳說釀酒的發明者。泥人,即醉人。

    白日共驚頭上雪,青衣爭掃鬢間塵——這兩句是說:白天見麵時,互相都驚歎頭上的白發,侍童爭著打掃鬢上的灰塵。

    雞聲喔喔催行李,到底輸君自在身——這兩句是說:清早公雞喔喔啼叫,催促早行旅人出發,(我)到底還是不如你那麽自在呀。行李:指行旅之人所帶的物品也指旅行。

    這是首屬對工穩的七言律詩。杜甫《贈衛八處士》被前人評為“信手寫去,意盡而止,空靈宛暢,曲盡其妙”(《杜臆》)。這首詩可以說是學杜而得其皮之作。杜詩不強求用事,一味寫實兼言情。宏道詩歌卻以用典抒情,典故使用雖說可以增加詩歌的古雅美感,但終有隔一層的模糊,呈現出專門應酬作謝的痕跡,而缺少杜詩那種真情實意的自然。從這首可以看出宏道後期詩歌在“直抒性靈”方麵缺失的兆頭。

    鄴城道

    此詩作於萬曆三十四年丙午(1606)赴京途中。鄴城建於東漢建安九年(204)。這是一首寫景詠史詩。詩中借景物抒情,寫盡世事滄桑,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感慨。

    何處魏離宮,荒煙斷葦中。獵蹄晴卷雪,高隼怒盤風。

    苑古梧桐禿,牆崩枸杞紅。空台與流水,想象舊簾櫳。

    何處魏離宮,荒煙斷葦中——這兩句是說:那些魏闕宮殿如今到底在何處?隻是隱沒在那些荒煙斷草之中。魏離宮:此處指鄴城。首聯指魏闕宮殿之風流遺韻已蕩然無存,僅留下荒煙斷葦,在寒風中瑟瑟。

    獵蹄晴卷雪,高隼怒盤風——這兩句是說:獵騎乘晴在雪野裏奔馳,鷹隼在高空盤旋尋找獵物。獵蹄:打獵的駿馬。卷:橫掃。高隼:獵鷹。頷聯寫眼中所見之景,往日繁華之地,走獸出沒,已變為了打獵場所。

    苑古梧桐禿,牆崩枸杞紅——這兩句是說:古苑裏梧桐凋殘光禿,城牆坍塌,長著掛滿鮮紅果實的枸杞子。梧桐禿:宏道自注用白居易意境。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頸聯用典,側麵寫衰敗景象。宮苑坍塌,秋葉紛飛,多年生的枸杞已然長滿頹廢宮殿,殷紅的果實,反襯斷垣殘壁。

    空台與流水,想象舊簾櫳——這兩句是說:詩作者在這秋水長天之時,想象過去的亭台樓閣,歌舞繡簾。尾聯發出感歎,留下無限情思和韻味。

    這是袁宏道後期的詩作。這一時期的詩歌改變了前期的淺直俊快,而變得含蓄蘊藉。同時前期詩歌的風流兀傲之氣逐漸消失,而開始對過去的歎惋和對往昔生死命運無可奈何。本詩通過一組意象,寫盡世事變遷和人事滄桑,流露出繁華難留的感歎。作者起句用“何處”設問起筆,通過尋覓無蹤,展現往日宮牆傾頹,連天衰草事實,接著用“荒煙斷葦”直寫衰敗的景象。其後又用“獵蹄卷雪”、“高隼盤風”、“梧桐禿”、“枸杞紅”等意象從側麵寫足衰敗的境況。現境和往景互相襯托,現實和舊事比類而出,真正體現出王夫之所稱讚的“沉滯”之美,言盡而意不盡。此詩情景優美,結構嚴謹,顯出袁宏道後期詩作成熟老道的藝術修養。

    夏日城西園亭聞蟬,得陰字(三首選一)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作於北京。據錢伯城《箋校》: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二十五:“邸中偶與袁中郎談詩……予拈其《聞蟬》二語曰:‘琴裏高山調,詩中瘦島吟’最工……袁笑謂賞音。”這次選第三首,此詩借物言誌,適合情事。

    雖在高雲地,長懷冷石心。羽流分體魄,騷客與聲音。

    竹柏風相亂,笙歌耳可箴。如何君與我,俱不守長林。

    雖在高雲地,長懷冷石心——這兩句是說:雖說身處高雲之地,卻長長懷有一顆清冷石泉的心。

    羽流分體魄,騷客與聲音——這兩句是說:道士們賦予你清高的體魄,詩人們賦予你長吟的聲音。羽流:道士代稱。

    竹柏風相亂,笙歌耳可箴——這兩句是說:蟬聲的清雅和竹柏的淡雅風聲相和,恰似笙歌那樣可以作箴言勸誡。笙歌:和笙之歌。泛指奏歌之聲,多指雅樂。

    如何君與我,俱不守長林——這兩句是說:為什麽你和我一樣,都不能守在豐草長林裏逍遙?長林:唐·張懷《吳江別王長史》詩:“駑馬雖然貪短豆,野麋終是憶長林。”

    唐人詠蟬詩有幾首著名的,如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駱賓王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均是“婉轉附物”的上乘佳作。後人繼續寫“蟬”很難脫出窠臼。宏道此詩緊抓蟬聲“意”的特點,而擺脫蟬聲“似”的刻畫。首聯言說“蟬、我”之共同點,為尾聯張本。二、三聯,分別狀寫“蟬聲”聽覺上的感受,有“羽流”之清,有“騷客”之怨,有“竹柏”之淡,有“笙歌”之箴。將“蟬聲”化作聽覺上的“意象”,為讀者提供了可感受的感情媒介。結尾照應主題,將“物、我”比類。從中可以看出宏道詠蟬詩與唐人之間的差別,就是缺少那麽一點自然切情的韻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