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青山自在紅(2/5)

作者:熊召政字數:12894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51

    在那段時間,中國產生了一批偉大的禪師。通過遺留下的公案,我們仍能窺察到他們博大的智慧。而趙州和尚,則是他們當中比較優秀的代表。他與人應答,看似答非所問,其中卻深藏著禪家獨特的學問。弟子問他“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他答以“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重七斤。”青衫即袈裟,法衣之謂也。看似趙州沒有回答弟子的提問,實際上他已回答過了。一歸於佛,或者說一即佛,佛即一。分裂是知性的根本特征,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為四、為五……這種知性是外在的,與佛性是相斥的。佛家講圓融,這圓融就是一團和氣,是不可分的。趙州以袈裟譬佛,暗示了深刻的答案。這是典型的禪家機鋒。

    如今,這真如禪寺的山門上,高懸“趙州關”的橫匾,對於我,不啻於一記棒喝。有趙州和尚把關,這寺門是不大好進的。在這有寺無禪的時代,這塊匾亦是一個警醒。禪向內修行,而物質時代迫使我們向外搜求,這是一個尖銳的矛盾。在這種時代背境下,“趙州關”的特殊意義也就凸現了出來。由此,我想到了一個人。

    二

    這個人就是虛雲和尚。

    去年在武漢寶通寺,買了一本《禪門日誦》,扉頁上印有一位老和尚的法相,並附有題款:

    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謬欲出頭。嗟茲聖脈,一發危秋。己事不顧,端為人憂。向孤峰頂,直鉤釣鯉;入大海底,撥火煎漚。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留。噫問渠因,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戊戌年春虛雲幻遊比丘時年百有十九自題於雲居山真如寺。

    我由此知道了虛雲和尚以及雲居山真如禪寺。後來查閱有關資料。才知道虛雲和尚俗姓肖,湖南湘鄉人,出身於官家。雖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並不留戀溫柔富貴之鄉。19歲時,私自跑到福州鼓山湧泉寺披剃出家。這虛雲和尚一心向佛,矢誌苦修。出家第二年,即成為禪門臨濟宗的第43代傳人。虛雲一生遍遊天下的名山古刹,先後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三天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雯寺,從佛門老宿研習經教,參究禪理。爾後又參訪陝西終南山、四川峨嵋山、拉薩三大寺,經由西藏至印度、錫蘭、緬甸等國。朝禮各國的佛跡,飽覽各國的佛藏。這是一個當代的玄裝,但他的任務不是取經,而是想在古老的佛教中,開拓出拯救現世的嶄新的禪學精神。各國的佛俗,各個宗派的佛理都不相同。虛雲這個苦行僧,雖然閱曆八方,增長不少見識,但對於那最根本處——即如何洞開“心”眼,卻依然感到無處行腳。爾後,他由緬甸回國,朝拜雲南雞足山,經貴州、湖南、湖北,朝拜安徽九華山,再到揚州高雯寺參予禪七法會。在禪七中,虛雲因開水濺手,茶杯墜地,一聲破碎,頓時使他悟透禪關。“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從此,虛雲不再是一個無枝可棲的侯鳥了。他走進了趙州把守的禪關,以重振禪宗為已任,先後主持雞足山缽盂庵、昆明雲棲寺,曹溪禪宗六祖道場南華寺、乳源雲門寺。上述古寺,由於他的主持,都一度中興。1954年,虛雲自山西大同雲崗石窟至江西廬山大林寺養病。雲居山有幾位居士到大林寺參禮虛雲法師,談及雲居山的情況,歎惜殿堂毀於二戰時侵華日軍炮火,明代銅鑄毗盧佛埋沒於荒煙蔓草。虛雲聽罷,惻然神傷。此時他已是116歲的垂垂老人,不顧體弱多病,世道危艱,仍發願重振雲居祖庭。他帶著幾個弟子來到雲居山,搭蓋一間茅棚住下來。虛雲的影響力很大,聽說他要重振雲居祖庭,各地僧人紛紛前來依止,不到一年,就來了一百多位。這在佛教凋蔽的解放初期,實在是一大奇跡。虛雲組織這些和尚,墾田開荒,種糧自養。恢複了禪宗五祖開創的,在百丈禪師手中發揚的家禪生活。解決了吃飯問題,製訂好重建真如禪寺的方案並作了一些物質上的準備,兩年後,即1956年,虛雲督眾修起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和鍾鼓樓。又三年,真如禪寺的重建工作完成。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叢林出現在雲居山中。這一年,虛雲已是121歲的高齡老人了。他人生最後一個宏願已經實現,但他似乎沒有喜悅,而是懷著悲涼的心情在雲居茅蓬中圓寂了。我這麽說,並不是主觀臆測,前麵引過的他的自題法相的文字透露了他的思緒。那幀照片是他皈依佛教100周年的紀念。這長長的一個世紀,是中國曆史中一個戰亂頻仍,梟雄竟起,內憂外患連年不斷的時代。這就是虛雲所說的“末法無端,謬欲出頭”。照片所攝的1957年,又正值寺廟亦不能幸免的反右鬥爭,此時的虛雲,豈止是“不獲知音,徒自傷悲”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